绵阳推动特色资源转化 提炼“白红绿” 文旅产业更新“破圈”
近期,位于绵阳梓潼的“两弹一星”红色经典景区二期工程正在推进中,将打造航天科技馆、绵阳三线建设馆等展馆及配套设施,建成后将以红色研学体验拉动文旅产业发展。
绵阳是我国唯一的科技城、唐代诗人李白的故里、“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发源地,这里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野生大熊猫,提炼出以李白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为核心意涵的“白红绿”文旅IP。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推动“白红绿”特色资源转化,正是绵阳进一步促进文旅消费的独特优势和着力之处。
在这一总体思路下,绵阳市正加速提档一批文旅业态、促进消费迭代,布局一批文旅项目、寻求新的增长点,加快打造成渝文化副中心、涪江流域文化旅游中心。
有机更新以消费迭代持续促进市场发展
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绵州记忆”位于绵阳市主城区核心位置,空间范围覆盖27条街巷,串联烟火气十足的美食一条街马家巷、川剧演艺中心天青苑、现代城市风光与自然生态和谐交融的三江夜景等多个节点,延续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也集聚起充满活力的消费场景。
“下次你再来,可以感受我们街头沉浸式川剧体验活动了。”天青苑负责人周永秀对记者说。
常来常新,是不少市民游客对“绵州记忆”的一个共同感受。其发展变化或许也是观察绵阳如何促进文旅消费的很好样本——如何在既有的文旅产业和项目中,通过“有机更新”和“内容重塑”持续拓宽拓深消费业态。
“在纵深推进文旅融合过程中,将文化艺术、场景体验、智能科技与文化旅游发展相结合,以消费迭代持续促进市场发展。”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安州罗浮山,依托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较早进行了旅游开发。如今,这里已成为吃、喝、玩、娱、购、游、文化展示、休闲度假等多要素融合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随着天池湖水舞秀、温泉康养小镇等新场景的落地,新兴载体正在拉长文旅消费链。据悉,温泉康养小镇布局打造文旅+科技、文旅+研学、文旅+体育、文旅+医养、文旅+农业等多种业态体系,即将分批投入运营,进一步提升度假区消费能级。
文旅业态“有机更新”还与历史遗存保护不断融合,让旧有工业区焕发新光彩,成为文旅消费新场景。
由三线建设时期一处旧址改造而成的126文化创意园,如今是绵阳规模最大的成建制文创产业园区。步入其中,具有时代印记的红砖房,已变身成为书店、陶艺体验坊、民宿、艺术工作室、露营美食等文旅场景。“截至目前,园区共有110家商家落户,还有数十个知名艺术家工作室和国际驻留艺术家工作室。”创意园运营方介绍,园区除了在业态上的多元布局外,还通过持续举办音乐会、话剧、摄影赛等活动吸引人流、维系热度。
据悉,全市还有不少“红色”工业遗产正在与“文旅+”对接融入。
梯次布局契合新需求打造新的消费增长极
位于平武县城中心的明代宫殿式寺庙建筑群报恩寺,殿内保存完好的泥塑、木雕、石刻以及明代壁画等十分精美,令人惊叹。
自去年底九绵高速公路江油至平武段通车以来,络绎不绝的游客前往报恩寺打卡。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报恩寺接待游客逾6万人次,同比增长近406%。平武县全域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同比增长260%。
这里还有望迎来更多旅游热潮。今年春节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大九寨交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年内九寨沟(川甘界)至绵阳高速公路将全线建成通车,到2025年“两环六廊”(“两环”即大九寨东环线和西环线,“六廊”即雪山草地长征风景道、黄河天路生态风景道、熊猫家园生态风景道、藏羌风情文化风景道、九黄仙境生态风景道、诗仙寻踪文化风景道)100%贯通。
作为“两环六廊”重要节点,绵阳所属安州、北川、江油、平武四地纳入建设范围。“随着交旅融合加速推进,一批文旅项目加快落地,九环东线将成为未来绵阳新的消费增长极。”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顺应市场新需求、创造消费新热点,绵阳将进一步完善项目梯次。目前,绵阳正加快推动37个省级重点项目建设投运,形成新的消费增量;加快推进松花岭航空动力小镇、珙桐院子等签约项目落地实施,打造新的消费场景。“同时,将以前瞻眼光谋划推进越王楼片区整体提升改造等50个重点储备项目。”该负责人说。
除了在空间上积极谋划新的消费增长极,绵阳也在业态上积极探索新的消费增长点。
去年,绵阳江油联合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等共同打造的原创音乐剧《将进酒》开启全国巡演,今年底《将进酒》将完成累计100场巡演。绵阳还计划引进更多优质剧目落地,大力推进“旅游+演艺”新消费。
同时通过强化区域协作、“跨界”共谋进一步丰富消费业态。
去年,涪江流域文化旅游发展联盟在绵阳成立,沿线城市签订联盟合作框架协议和毗邻地区文旅合作协议。在此背景下,绵阳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发行“涪江文旅一卡通”惠民权益卡,进一步扩大与涪江流域城市知名景区、优质文旅体验项目的联动,以联合让利消费者方式激活消费热情。(记者 吴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