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麻”出山——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观察
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又闻天下泉,半落黔中鸣。千条水、万重山,人称“山地公园省”的贵州,生态资源禀赋在全国名列前茅,这是贵州描绘乡村发展蓝图的底色。
走进毕节市七星关区放珠镇天麻种植基地,放眼望去,阳光透过树梢洒落在天麻上,遍地金光闪闪,农户穿梭在林间采收,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从3万斤到30万斤,产值近千万元,放珠镇天麻的种植规模、产量、效益均有大幅度提升。
事实上,天麻产业发展的路径只是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贵州省坚持“稳面积、调结构、增效益”,围绕天麻等特色中药材产业抓发展促增收。如今,中药材种植正成为推动贵州省各地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农民到底种什么?
——“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丰富的中药资源为贵州中药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药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对于生活在中国西南部的贵州人来说,天麻这味中药材必不可少。
作为全国中药材主产区,贵州中药材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二、产量全国第五,更有着“生态贵州无闲草、天然宝库蕴灵药”的美誉。
然而,一个产业的兴起,不仅取决于丰富的资源禀赋,还与当地的气候变化、土壤环境等有密切关系。
贵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暖夏凉、雨水充足,常年气候温润。正是在这秀丽山水之中,养育滋润出“贵天麻”。其中,海拔1100米的林下区域更是贵州天麻集中分布区,为其提供生长的“温床”。
谈及天麻名字的由来,大方县中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唐庆兰介绍,天麻古称赤箭,以其茎如箭杆、色为赤而得名。天麻,其实是赤箭的根,中国人食用和药用天麻的历史有2000年以上。
“其中,‘天’说的是天麻无根无叶,像是从天而降;‘麻’说的是它生长在山林里。”唐庆兰解释。
采访时,记者走进贵州黔药都中药材科技产业园一间生产加工天麻的车间,“2023年,我们在黔南州瓮安县珠藏镇陆续种植天麻2000多亩,实测每亩产量在1万斤以上。因贵州天麻品质好、药效高,经济效益很可观。”产业园负责人辛煌表示。
丰富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贵州发展中药材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协会会长郎洪平介绍,近年来,全省立足资源禀赋,将中药材作为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打造,提出培育“贵天麻”百亿级大品种的目标,并制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等重点计划。
“把中药材打造成助农产业、富民产业、生态产业,走出一条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的发展之路。”这正是贵州由药材大省向药业强省挺进的思辨法则。
道地药材怎么种?
——绿色发展是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清晨,雾气还未散去。在剑河县太拥镇八万山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里,村民杨昌秀穿梭在“药丛”中,正忙着除草。“只要好好管护,明年收成应该不错!”杨昌秀说。
八万山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负责人陈天平介绍,太拥镇林业用地面积1.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3%,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土壤肥沃,非常适宜中药材种植。
独特的生态环境成为太拥镇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最大底气,也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希望。
同样,在赫章县平山天麻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30位工人正熟练地将菌材搅拌、装袋,制作成菌袋放置在旁边的储藏室静待使用。高峰时,这里有超过70位工人。每天,家住平山镇对江村的黄姨都要步行30分钟来此工作,“每月有两三千元的收入,在家附近有份事做挺好的。”
近年来,贵州一直坚持“原生境、低密度、高品质、全链条”的发展路径,构建从品种到产品的全产业链,推广仿野生种植模式,集成鲜天麻周年供应技术,制定产地趁鲜加工政策和“贵州天麻”道地药材质量标准,同时还开展了药食同源相关工作。2021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贵州成为全国第一批天麻“药食同源”试点省份。“通过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将天麻纳入《贵州省“十四五”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贵州省林下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实现百亿级产业行动路径,对天麻产业发展进行了清晰的规划,未来,将因势利导加大天麻产业投入。”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方涛表示。
贵州在做好中药材资源保护的基础上,不断聚集资源要素,加快现代中医药产品的研发制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逐步推动全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践证明,中药材产业在贵州得到发展是顺势而为的结果。
种出来卖给谁?
——打通中药材全产业链,解决卖难的问题
产业发展起来后,如何让产品卖得出、卖得远、卖得好,消费协作则是“下半篇文章”。
2023年11月8日,第3届中国(贵州)天麻节暨第2届毕节天麻博览会在大方县举办。会上,中国·贵州天麻交易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该中心的成立,广州不仅投入2700万元协作资金,还积极帮助大方县协调各方资源。中心集销售、科研、仓储于一体,是贵州较大的天麻交易中心,推动毕节天麻向粤港澳大湾区等全国高端消费市场进军。
走进位于关岭自治县的云贵高原道地药材关岭集散中心,人头攒动,随处可见各类道地中药材,来自各地的药商纷纷忙着介绍药材药性、搭配药方,现场十分热闹。
作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道地药材集散中心,目前,云贵高原道地药材关岭集散中心已搭建药通网运营平台,预计年交易药材50万吨以上、年交易额50亿元以上。
“原来都是全国各地到处卖药,要不就是赶场露天销售,东奔西跑,风吹日晒,非常辛苦。现在有了集散中心,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外来的药商药企都会到这里来买道地药材,销路变广了,销量变多了,效益变好了。”入行近40年的药农周正华说。
通过建设贵州道地药材集散中心,优先收购药农的中药材,承接代储代销业务,同时和银行协调仓单质押支持药农发展,为做大做强中药材品牌奠定流通基础。
“集散中心的中药材信息服务平台建成后,对于我们药商来说,无论是了解行业信息还是市场销售帮助都很大。”罗生文是一名入驻云贵高原道地药材关岭集散中心的中药材商户。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像他一样入驻该中心的药企药商不在少数,他们可以通过平台及时了解中药材市场的行情和各类中药材的价格动态,这对于广大药商而言,意义重大。
“集散中心通过推进中药材产业‘线上+线下’交易、咨询一体化,运用电子商务、价格指数和中药材大数据库,让大数据为药企、药商、药农提供清晰、透明、准确、周到的服务,从而实现‘平台+实体服务全产业链智慧贸易’。”关岭道地中药材集散中心有限公司副经理曹勇告诉记者。
兴起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做强一个产业,带动一方致富。如今,贵州中药材产业如雨后春笋兴起,为促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动力。(记者 刘久锋 王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