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生:与乌天麻结缘 带领云阳数千农户走上致富路
云阳渝峰乌天麻率先获得行业酒类生产许可证。
乌天麻展厅一角。
18岁那年,他因伤卧床不起,乌天麻让他站了起来,他因此与乌天麻结缘。
10年时间,他“两落两起”,前后花了600多万研究种植乌天麻,终获成功。
如今,他成中国乌天麻最大生产商之一,带领云阳数千农户走上致富路
“会飞会跑,夜里还会发光,跟天山雪莲和人参一样。”在云阳人的眼里,无根无叶的乌天麻不但价格高,而且很神奇。当地人传说,只有本领过人者,才有机会得到乌天麻。
47岁的张成生就是这样一个“本领过人者”。作为全国最大的乌天麻生产商之一,他在云阳的云峰山上有一片面积达4万亩的乌天麻种植基地。他种植的乌天麻经食药监部门检测,天麻素含量是国标的8.2倍,全国第一。
全国第一
雪山林海间的基地
1月初,云峰山上下起了大雪,连片的大山都是皑皑白雪。
这里树木乔木极少,灌木极多。过了有十多户人家的村庄,越往上走,人就越少,最后的两三公里,看不到一间民房。
零下5℃的气温,伴随着山间吹来的阵阵寒风,让人冷得直哆嗦。走在路上,听得到自己的喘息声和脚踩在雪地里“噗嗤……噗嗤……”的声音。
距离云峰山顶还有数百米的距离,就传来了犬吠声。“这里就是我们基地守护人的窝子。”行至“窝子”前,张成生吆喝一声,有人开门,雪山上也热闹起来。“窝子”位于峰顶山坳处,一亩见方的平地和一间砖瓦房,墙壁上写着“渝峰乌天麻基地”几个大字。
张成生的乌天麻种植基地面积四万亩。说是基地,看上去其实就是一片山林,“种了树,土壤筛过,山形地势的坡度被改变过,还培植了蜜环菌……”张成生介绍,乌天麻无根无叶,靠蜜环菌提供养分,对环境的要求极高,种植极难。
张成生扒开雪堆,依据之前留下的标记,给我们看了一眼下雪前刚种下的乌天麻,只有小拇指粗,没有根系,也没有叶芽。
“少则4年,多则6年,你们看到的乌天麻将成熟。”
“乌天麻不需要施肥,全靠蜜环菌提供养分,并没有改变野生天麻的习性!”
“土太厚的话,它会被‘闷死’;太薄,它就会被‘冻死’!”
说起乌天麻的种植,张成生头头是道,但又小心翼翼。
从1999年到2018年,20个年头,在雪山上搭窝棚、种天麻,两度赔得倾家荡产,“两落两起”,最终创造了雪山上的奇迹。张成生的小心翼翼,不是没有道理。
云峰山上的“采麻人”
4万亩的乌天麻种植基地,所需要的原种从哪来?
书上和专家都有这么一种说法:乌天麻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很高,只有在海拔1500米至1800米的高山上才能生长,所以人工种植的乌天麻很少,种子又贵又难买到。因此张成生的原种,大部分都要靠人工去采野生的乌天麻。
张成生告诉我们,乌天麻原种采集的时间最好在下雪前,一般是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错过“黄金时间”,得再等上一年。
一把砍柴刀、一捆绳索、一个背篓,这就是采集原种的“深山采麻人”的全部装备。
茫茫雪山,如何寻得大自然最珍贵的馈赠?云峰山上的“乌天麻包”是个不错的选择。
“乌天麻包”是云峰山上的一群山包包,里面有野生的乌天麻。但即使是最有经验的“采麻人”,也需要碰运气。运气好的才能有收获,运气差的,忙活一年也不一定挖得到。
张成生曾向很多“采麻人”请教,他们告诉张成生,“乌天麻会发光”的传说并非无稽之谈,乌天麻确实会发光,他们有时候就是夜里去寻麻。
“那个光比手机的光要弱点,当你夜里从山上往下望只要仔细观察,如果是有野生乌天麻生长的地方,确实有可能发光。”张成生亲眼见过后询问专家,得知这光源就是露在外面的蜜环菌,它跟乌天麻生在一起。
张成生请了一拨又一拨的工人,跟随他去采野生乌天麻,去年就采集了数千斤。乌天麻多长在深山老林的悬崖峭壁上,为了方便采集,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自行搭建窝棚,自带粮食,埋锅造饭。这些年下来,云峰山上有不少他搭建的窝棚。
“乌天麻,和蜜环菌伴生,找到蜜环菌,也就找到了乌天麻。”
“夜里也去找过,循着光亮,记下位置,第二天一挖一个准。”
“蜜环菌必须一起挖起,不能有任何的损毁,否则乌天麻也得玩完……”
这些年下来,张成生也积累了很多的采麻经验。他笑称,方圆十里乃至百里,他应该算最懂乌天麻的“采麻人”。
张成生与乌天麻的缘分,其实要从18岁那年说起。当时他受伤躺了一个多月,根本无法起身。危急时刻,医生为他开方乌天麻,吃过后,竟然重新站立起来。“可以说,乌天麻救了我一条命。”
两度失败
发现乌天麻商机的生意人
1999年,张成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药材商,他从重庆云阳收购药材,销售到湖北长阳、五峰一带。
湖北宜昌杨家桥村卫生所医生向宗暄是张成生的老客户。1999年初,湖北宜昌的这位老客户给张成生下了一张订单——要4公斤乌天麻。数量不多,但半年过去了,张成生仍然没凑足向医生需要的量。
向医生打电话催着要货。这通电话给张成生的事业带来了转机。他算了一笔账,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
张成生统计,跟自己有业务往来的医生一年需要乌天麻1200斤,但他再怎么努力,只收得到400斤左右,“利润最低的一斤赚30元,当时在其它药材当中,利润是最高的。”
常年收购药材的张成生清楚,乌天麻人工种植难度大,只有野生的。因此,乌天麻具有极高的种植价值。1999年,29岁的张成生,决定放弃了年入百万的生意,尝试种植乌天麻。
两投两百万,先后打了“水漂”
第一笔投入,张成生信心满满地投了200万,占了他一半以上的资产。
1999年,张成生把药材生意交给妻子,自己背着背篓、扛着锄头就上了山,挖麻种麻,是他的全部。当时他的种植规模是400多亩地。
采集种源,在荒山上挖沟、种树、筛土,把平地变成坡地,把陡坡的坡度变小,干得热火朝天。张成生天天呆在山上,跟乌天麻们相伴,一个人顾不过来几片山,他还雇了人,帮自己“巡山”。
当年冬天,因担心乌天麻被冰雪冻死,他刨开打了记号的乌天麻窝子,却发现,乌天麻不见了。咋回事?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张成生发现了乌天麻消失的秘密。
“是我们种植的细节出了问题,土的颗粒太大,乌天麻感染杂菌,杂菌多了,就把(乌天麻)吃了。”张成生的第一笔投入都因为这“杂菌”之故,最终打了水漂。
通过第一次的失败,张成生才明白,为什么以前很少有人种乌天麻,因为要用人工的方式把它种活,难度很大。但是,他也明白,如果自己能把这件事干成,就能独占一个巨大的市场,也必定能收获巨额的财富。
从那时起,他就更加卖力地研究乌天麻:种苗大小、土壤厚度、树叶厚度、土地坡度……他对种植的所有环节分了类,“摸着石头过河”,希望探索到种植成功的秘密。
2005年底,张成生说服妻子,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以技术突破为理由,找来了合伙人。采麻、种麻,前前后后,张成生又投入了200多万。本以为能挽回之前的损失,但让人没想到的是,2008年初,一场百年不遇的冰冻雨雪灾害,将张成生的乌天麻冻死了90%。
投入数百万血本无归,这次失败,让张成生彻底失去了方向。“张老板疯了,不晓得深浅,别个专家都搞不定的事,他怎么行?”“欠我的钱,赶紧还上”“乌天麻至今没有人种植成功,你不要搞了!”
闲言碎语,债主逼债,亲朋劝退,张成生一度颓废、没了主张。
业界轰动
每斤1.2万元的天价
“我见过那么多做产业的人,没有一个是一帆风顺的!”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张成生痛定思痛,决定继续种乌天麻。“再种一次,实在不行就一辈子打工,还债”。
张成生把房子拿去做了抵押,凑了两百多万。2008年当年,又种上了一批乌天麻。
2009年的冬天,雪比头一年小了很多。张成生背着砍柴刀,用小锄头扒开一个乌天麻窝,开心得跳了起来:“它活了,比原先大了很多!”张成生四下检查,基地的乌天麻差不多都存活下来,这意味着,他成功了。
2013年,张成生拿着样品去权威部门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他种植的乌天麻天麻素的含量是国标的8倍多,根据现有公开资料,这项指标名列全国第一。
同年,张成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带到第二届全国天麻会议,引起业界轰动。在当年的全国中药材采购会上,其乌天麻更卖出了每斤1.2万元的天价。
“中国乌天麻之乡”
随后,张成生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云阳推广种植乌天麻,更多的人参与投资,成为股东,也有农户和合作社加入,更多的人和力量进入,乌天麻种植一路高歌,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成了“万里长江,天生云阳”的一项特色产业。
张成生已经举家迁到县城居住,妻子除了照顾家里,也帮他照应乌天麻的事业。云阳县修建了产业公路,宽阔平坦的公路直通云峰山。张成生仍然每天地往山上跑,每天的行程排得满满的,早起忙碌到深夜。
迄今为止,张成生已在这片雪山上坚持了20个年头,把乌天麻从山崖、树丛,引入到自己的种植基地,名声在外。他的“渝峰乌天麻”获得了“PEOP生态原产地”标识,还在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了“GI中国地理标志”。因为这一特色产业,重庆云阳县也因此获得“中国乌天麻之乡”称号。
张成生的产业还在扩大,再也没有人说他“疯了、傻了”。2017年9月21日上午,云阳县乌天麻研发体验中心项目正式开工,预计2019年建成投产。张成生还在筹建乌天麻博物馆,希望借此更好地推广乌天麻。
据“云阳微发布”介绍,研发体验中心项目投产后,将新增产值1亿元;带动农户发展的数量,也将会在原来3800多户的基础上增加30%(约5000户),以此让更多的农户依靠发展乌天麻产业脱贫致富。
知识多一点
“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天订乃定风草,故为治风之神药。”在《本草纲目》中被称作定风草的天麻,主要用来治疗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等症。作为一种名贵的中药材,用量大用途广。乌天麻作为天麻的一种,由于其天麻素的含量比普通天麻高出数倍,加之野生分布的数量极少,因此更是“一麻难求”。
据医药界人士介绍,普通天麻的卖价为100元左右,乌天麻比天麻更为贵重,从200元、500元每斤直至1万余元每斤(均为干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