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产业供销>

重庆南川区大观镇供销社从物资供应到服务生产,再到参与生产——“百宝箱”重出江湖变身“田保姆”

2024-11-04 15:49:59

来源: 中国网产业供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10月30日是赶场天,南川区大观镇街道上熙熙攘攘。

人群涌入超市采买生活物资,挤进“庄稼医院”为作物“问诊寻方”,走进为农服务中心购买播种油菜所需化肥……这些经营场所都由当地供销社开办。

“我们不光销售农村需要的生产、生活物资,还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服务。”大观镇供销社主任李仕禄自豪地说。

20世纪,供销社带着“为农服务”的任务诞生,从2000年起,先后经历了基层供销社改制、“三社融合”改革到目前的“三位一体”改革,其间经历了不少坎坷,也有不少革新。

不断“升级”的供销社折射出农村什么样的变化?作为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选出的“基层社标杆社”,可从大观镇供销社的发展故事中窥见一斑。

淡出“百宝箱”在市场竞争中落败

1981年,18岁的李仕禄来到大观镇供销社。

“那时供销社像个‘百宝箱’,人们买物资、卖东西都要通过我们。”李仕禄说,当时的大观是区公所所在地,邮局、税务、工商等机构健全,所以人口集中,是片区中心。当时的大观镇供销社分管8个乡镇分社、59个村级代销点,辐射片区13万余名居民。听起来似乎任务繁重,但在计划经济时期,李仕禄表示自己没有感受到压力。

“当时供销社按类别分为副食、百货、五金家电、棉纺、农产品、农资等几个专业商店,我负责五金家电这一块。县供销社给我们送什么,我们就再往分社分派,有什么卖什么。”李仕禄说。

就在这样日复一日按部就班的工作中,危机悄然到来。上世纪80年代末,在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下,一批批年轻人“下海”闯荡,留下了老年人和小孩,农村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简单地说,消费力最强的人出去打工了,起码走了三分之一的人,而且本地做小生意的人也多起来了,我们卖的东西已经不是居民的唯一选择了。”李仕禄说,为了自身的生存,供销社也不得不主动求变。

上世纪90年代,大观镇供销社专门在重庆设置办事处,派驻两三名员工,根据大观当地人所需,采购时兴的彩电、冰箱、自行车等物件回去售卖。

尽管这样,依然收效甚微。“灵活性太差,比不上个体户。”李仕禄举例说,同样卖一个市场价1元钱的杯子,个体户可以根据情况,在不亏本的情况下以0.8元售出,但供销社要想降价还得层层签字,“等你走完流程,人家杯子早就卖完了,怎么争得赢?”

所以,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大观镇供销社连员工工资都无法保障。2000年,随着基层供销社改制,李仕禄等留下来的员工分别进入新组建的农资公司、日用品公司、农产品公司,以完全市场化的模式参与市场经济,供销社渐渐从乡镇居民的视线中淡去。

回归 不光卖物资也服务产业发展

供销社改制后,李仕禄的工作本质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新组建的几家公司还是面向农村市场,做物资供应的生意。”李仕禄说,为了更好整合力量,2014年,大观镇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成立。

可李仕禄没想到的是,大观镇供销社竟然有恢复重建的一天。

2018年,我市推动“三社融合”(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社)改革,旨在通过整合三方的资源要素,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就在这一年,大观镇供销社重回居民视线,定位依然是辐射周边乡镇,主任还是李仕禄。

“再次回归,我首要的任务是要恢复供销社在基层的形象,全力为产业发展服好务。”李仕禄说,当时区域内还有很多村子的物资供应渠道不完善,镇供销社就从老本行入手,通过大观镇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入股建设便民超市、设立物流收发点等,保证日常用品的供应。

与此同时,李仕禄也在思考如何帮助产业发展。“当时正值脱贫攻坚阶段,农村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大家也遇到很多技术、资金上的问题,但以供销社的力量很难实现点对点的帮助。”李仕禄说,因此他们选择与有实力的专业合作社合作,进而辐射带动更多村民。

在此期间,金龙村的蔬菜种植大户姜国强主动找上门来。当时,姜国强的蔬菜种植已步入正轨,面积达到200亩,正摩拳擦掌准备扩大规模,他首先想到了供销社。

“他找我们有几个原因:我们不仅可以送化肥等农资上门,价格还便宜;其次,可以通过我们享受低息贷款政策。”李仕禄说。

不仅如此,更让姜国强感到满意的还有供销社建的冻库。“这个冻库很实用,比如目前正是丝瓜上市的季节,我就可以用冻库先预冷一下再发货到四川,卖到消费者手上时像刚摘的一样新鲜。”姜国强说,如今自己在大观的蔬菜基地已超过400亩,产品畅销川渝两地。

拓展 提供耕种等社会化服务

明年,姜国强计划将大观基地面积扩大到800亩,市场进一步拓展到海南、上海等地。

所以,时下的金龙村,蔬菜大棚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农机在杂草丛生的土地上来回作业,同时还有工作人员在捡拾从土里翻出来的大石块。

“这作业难度好大,外头的服务队都不愿意接,业主只有找到供销社的社会化服务力量来干,一亩价格还便宜二三十块钱。”李仕禄说。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大观镇供销社这两年开辟的新业务板块。

在李仕禄的记忆里,以前大观镇的土地就没有空着的,但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流失及老龄化,种地成了一件难事,很多土地被闲置。

去年,借助大观镇为农服务中心的建设,李仕禄运用政策资金购置了旋耕机、收割机、无人机等农机10余台,培训了自己的机手,组建了大观供销农业社会化服务队伍,开始从服务生产到参与生产的跨越。

刚开始,还是有村民不接受。村民黄胜利总是感觉农机耕地不够“细”,因此拒绝供销社提供的服务。但他眼看着周围邻居的二三十亩地被“铁牛”一天就耕完了,顿时欣然接纳。

不挑活儿、价格实惠,大观镇供销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很快赢得村民的认可。截至目前,今年合作社已完成社会化服务1万余亩次。

最近,随着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的深入推进,大观片区农合联也已正式成立,吸引了8个乡镇的52家涉农主体加入。

“今后,通过农合联的资源整合,供销社的服务能力将迈上新台阶!以社会化服务为例,可以吸纳更多农机、机手,把业务往周边地区拓展,为更多农民解决生产难题。”李仕禄说。


【责任编辑:曹洋】
聚焦
产业调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