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永丰:培育“田保姆” 走出新“稻”路
眼下正值早稻育秧的好时节,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潭城乡的省级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利用智能化设备和技术,建设水稻机械化育秧基地,将育秧工作从农田“搬到”工厂,改变了农户靠天吃饭的传统春耕和春管方式,让科技赋能新农业,助推当地早稻生产。
着力破解“谁来种”难题打造综合农事服务平台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4月10日,在永丰县潭城乡省级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大棚里,一排排苗床整齐排列,工人们“火力全开”,有条不紊地搬运育秧盘,随着机器的哒哒声,育好的秧苗运送到下一个工作间。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机械化育秧一个小时可以出800盘秧盘,不仅节省成本,而且可以缩短育秧周期。”永丰县潭城乡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负责人李金根告诉笔者,以往农户分散育秧,费时又费力,时有烂秧、死苗的情况发生。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建成,让播种实现了从人工到流水线的转变,让催芽实现了从人工到智能的转变,让育秧从大田到温室大棚的转变。
近年来,潭城乡大量年轻劳力外出务工,全乡农民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日趋明显,农田面临没人种和没力种的窘境。为破解这一窘境,潭城乡加强引导帮扶,统筹协调土地盘活流转,引进并开工建设潭城乡省级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党建+农事服务中心+农户”运营机制,吸纳农户就近就业。
据了解,该农事服务中心板块包括水稻育秧中心、农机库房、水稻烘干中心、农资仓储中心等。通过整合调度农资、农机、农技等资源,配齐各类农机装备70余台和烘干设备,为就近乡镇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耕、种、管、收、烘、储、售”一条龙全程机械化农事服务,帮助农户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
着力破解“如何种”难题健全综合农事服务体系
农户对土地有很深的感情,有些农户在外务工,想种却没时间种,有些农户想种却不会种,还有些农户想种却没精力种。为此,潭城乡引导农事服务中心创新服务方式,开展“线上下单+线下上门”服务,推行“保姆式”全程托管、“菜单式”多环节托管、“点单式”单环节托管等多种服务模式。
“农服中心提供从一粒种子到一袋谷子的全程机械化服务,让老百姓种粮无忧,种粮致富。”潭城乡党委书记张志华说,农事服务中心还可以在保证农户经营主体不变的情况下,为农户提供了全托管、半托管和订单式服务,提高种植机械化率,让春耕既省心省力,还极大地节省了种植成本。
着力破解“不赚钱”难题共享综合农事服务效益
传统农业种植由于农户分散经营和小规模种植,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为此,潭城乡依托农事服务中心,采取经营集约化、生产机械化举措,致力于改善种粮效益低的发展现状。经营集约化为产业增效。潭城乡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农户的小田块整合成大块农田,通过农户间的合作及引进种粮大户耕种,实现适度规模化种植,提升土地利用空间。同时应用先进农作技术,采取农资统购统销、农田统防统治的方式,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实现水稻种植增产增收,将低产田变成“丰收田”。
生产机械化为农业提质。潭城乡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手段,运用无人机“飞防”精准喷洒药剂,机械化育秧、种植、管护、收割,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利益多元化为农民创收。潭城乡鼓励引导脱贫户参与托管经营,优先吸纳有一定农业技术、家有闲置农业机械的农户长期就业,增加务工收入。
目前,潭城乡农事服务中心通过兜底式托管服务,农户每亩土地有300元最低保障收益,土地经营流转还能产生分红效益,实现农户、村集体双增收。种粮大户和农机手通过土地入股、技术入股等方式,实现“保底收益+分红”。农事服务中心从农机服务和农副产品购销等渠道获取利润,形成农事服务中心、村集体和农户利益联结共同体,实现多方受益、多元共赢。(刘培俊 晓嘉 文/图 永丰县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