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产业供销>

凝心铸魂跟党走 搭建致富新道路——工友创业 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4-01-03 14:11:08

来源: 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年来,山东省滨城区总工会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指示,推动“工友创业”品牌向乡村延伸,调动农业劳模、农民工、农村转移劳动力创新创业积极性,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同时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园区、特色小镇、区域性行业性合作组织等为重点选树培育“工友创业园”,打造工会助力乡村振兴一线阵地和工作品牌;并依托“工友创业园”阵地,为农民工、农村转移劳动力、困难职工、家庭妇女等群体提供精准就业帮扶服务。

党建带工建,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

“建好党组织,振兴好产业,致富新道路”。区总工会始终坚持以“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党工共建”的思路来走工会助力乡村振兴道路。为进一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提升和农民就业增收,在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赵集新五村,按照深入落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要求,重点培育赵集社区工友创业联盟争创省、市、区三级工友创业园,同时联合乡镇(街道)总工会,以赵集社区党建综合体为依托,建设集党建引领、职工服务、户外劳动者服务站、慧心站点、产业培育、品牌推广、直播平台等功能于一体的赵集社区工友创业联盟综合阵地,面向周边群众和职工提供全天候、多方位、立体化服务,打造乡村振兴“新地标”。

示范引领,建强乡村振兴“先锋队”。

一是发挥带头作用,持续激发致富带头人内生动力。多途径发展产业,通过开展技术指导、示范养殖、积极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打造高标准玻璃温室大棚等,积极做好农旅、农工、农商集合三篇文章,扎实推进“三带五区N基地”乡村振兴产业体系建设,多业立村、旅游活村、文化强村、生态富村的“幸福滨北”全面起势成势。多方位多产业带动党员群众、周边农民工动起来、干起来。二是精准培训鼓励干。提升合作社农民工就业创业的积极主动性,跟踪考察合作社农民工学历提升、就业创业情况,进一步推动农村产业振兴,实现农村共同富裕。通过讲解“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并带领学员们参观鲜奶加工流水线一体化车间,学习赵集工友创业联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验。三是工会助力促发展。发挥赵集社区工友创业联盟综合阵地作用,自愿组建的开放式合作平台,旨在为广大创业者提供技术上、管理上的帮助,积极响应、参与国家乡村振兴工作部署,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困难职工家庭、退伍军人等群体提供创业帮扶、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服务。

抓产业促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硬基础”。

按照“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工会助力、群众参与”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带动周围农民工就业,推动集体增收、农民致富。一是打牢产业发展基础。通过多产业带动模式,通过农耕文化,打造徐家无花果,北刘村小蜜薯,篦子张水果玉米等9大类12各特色农副产品基地。二是发挥合作社带动作用。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社员提升技能,增加创业就业能力。社员感受到工会组织创业带动引领作用,从最初的2个合作社,现在已经发展到合作社6个,带动村民创业就业500余人。三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工会+经济”措施,依托市级美丽乡村张赵村,以环村树木茂密,村旁湾塘优雅,百年古树衬托,为社员打造悠闲去处。吸引农户民房重新装修160多间,民俗餐宿特色凸显,带动了周边群众500余人就业,群众收入平均年增加9千余元。同时结合天然氧吧、精品民俗、鱼钓休闲、奶牛亲子体验、特色葡萄采摘、孝善文化体验等资源,打造农家旅游休闲全体验,有效改善村民生活质量。以村民土地入股、吸纳劳动力就业,走出乡村振兴新样板。(张绯阳)

【责任编辑:曹洋】
聚焦
产业调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