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产业供销>

重庆武隆云上牧羊谷—— 智慧养殖+三产融合 村民钱包越来越鼓

2023-12-07 14:47:41

来源: 重庆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12月6日下午,冬阳煦暖。

重庆武隆区芙蓉街道黄金村“云上牧羊谷”,黑山羊挤出羊圈、“嘚嘚”地蹿上山坡,享受难得的冬日阳光。村民轻轻挥动着鞭子、吆喝着,让羊儿们慢些跑。

“说是‘黄金村’,其实只有几个采石场留下的大石坑。在‘云上牧羊谷’发展以前,大家都觉得村里前途‘无亮’。”放羊村民谭华寿告诉记者。自从重庆泰丰公司养殖公司在村里发展“云上牧羊谷”后,村里才真正实现“前途无量”,村民的钱包逐年鼓起来了。

经过10年探索,泰丰公司通过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用信息化技术助力养殖业,用利益联结机制吸引更多村民主动进入产业链发展中,已带动了800余户村民共同增收。

今年,该公司产值预计将超过3700万元,明年有望突破1.5亿元。

废弃采石场里建羊场

走进泰丰公司,加工区厂房背后是灰色石壁,清晰地留有当年采石场开凿的痕迹;沿着盘山公路向上,绿树掩映着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式羊圈,可存栏渝东黑山羊750只。

“我们村只有这样的石头山。虽然离武隆城区不远,但当年真是出了名的穷。”泰丰公司董事长、黄金村“土著”谭华胜指着采石场石壁说,原来村民最大收入来源就是外出务工。

十几岁时,谭华胜也跟着外出务工。从扛沙袋开始,他通过艰苦打拼积攒起财富。

10年前,多年没回过村的谭华胜步行2个多小时山路,才灰头土脸地回到不通公路的黄金村。在村里走了一圈,他感慨黄金村“还是老样子”,也感叹这里草木茂密,是个发展养殖业的好地方。

依托村里丰富的草木资源,谭华胜开始了渝东黑山羊的自繁自养。经过多年摸索、请教专家,泰丰公司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地的养殖经验:建设通风透气又能在冬天保暖的标准化羊圈,减少疫病风险;平时圈养,在天气晴好、气温适宜时出圈散养;每天定时喂饲牧草、饲料等“营养餐”,让羊群科学增重……

“这种半圈养的养殖方式,既能让黑山羊长高长壮,又能保持其独特的肉质风味,还避免了其对草坡的过度啃食,实现了经济效益,也保证绿水青山依旧。”谭华胜说。

目前,“云上牧羊谷”辐射的养殖户均采用了这种养殖模式,既保证了养殖户能获得规模效益,又确保养羊数量不会超过当地生态荷载。

在“云上”山谷里实现“云上”牧羊

设在泰丰公司的“渝东黑山羊大数据中心”,硕大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显示着“云上牧羊谷”的养殖数量、黑山羊实时销售价格;点击可了解各圈舍的实时温度、湿度、光照数据;在右上角,还有体温异常的羊只预警信息,提醒技术员前去处理……

通过由武隆区和农业部门支持建设的“渝东黑山羊智慧养殖可视化系统”,“云上牧羊谷”实现了智慧化养殖,大大降低了养殖技术难度和养殖成本。

“这里海拔1000米左右,常年云雾缭绕,所以我们的‘云上牧羊谷’很写实。”谭华胜笑着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技术在养殖业上的应用,“云上牧羊谷”实现了在大数据信息化的“云”上“放牧”。

现在,饲养员通过视频监控,及时发现圈里准备“打架”的黑山羊,可赶在气氛不对时及时“劝架”;在外散放时,系统可根据安装在每只羊耳朵上的芯片发现掉队的“小迷糊”,方便饲养员根据定位把它们找回家。

大数据中心负责人钱川介绍,现在通过系统预警,可以在异常刚发生时处理,大大降低了养殖的难度和成本。现在饲养750只黑山羊,饲养员数量可以从10人降到4人,估计饲养成本可下降20%左右。

三产融合让更多村民“喜洋洋”

12月6日中午,“云上牧羊谷”的民宿里,40张餐桌,桌桌爆满。58岁的村民余绍奎穿着服务员的制服,帮忙上菜、打扫清洁,忙得团团转。

“平时我在家养羊,遇到民宿忙不赢就来打零工,一天能挣100多元。”在忙碌间隙,余绍奎和记者摆起了龙门阵。

此时,余绍奎的妻子冉显梅正在泰丰公司预制羊肉加工车间内,穿着白色工作服、头戴白色工作帽,包装已封袋的“羊肉汤锅”。

冬季是羊肉消费旺季,除了吸引游客到“云上牧羊谷”实地品尝烤全羊、羊肉汤锅,泰丰公司还通过预制菜加工,把武隆“碗碗羊肉”销售到全国各地。最近一个月,羊肉预制菜的销售保持在1万盒以上。

12月6日,武隆城区居民唐凤姣与朋友在“云上牧羊谷”吃完烤全羊,临走又买了两盒羊肉汤锅。“里面羊肉很多,味道也不错,自己吃、送朋友都很合适。”唐凤姣说。

早在6年前,泰丰公司在武隆区有关部门建议下发展以羊肉为主要食材的乡村餐饮,并配套建设起有120张床位的住宿,打造乡村旅游。每年夏天,到“云上牧羊谷”的游客达到3.5万人次,第三产业带来的收入占到“云上牧羊谷”总收入的60%以上。

谭华胜发现,不少游客走时都对羊肉菜品念念不忘。去年底,他在区里和农业部门的支持下,发展起羊肉预制菜加工。

“以前是夏天游客多食客少,冬天食客多但耍事少;现在全年消费的羊肉更均衡,让我们可以放心发展更多的养羊户。”谭华胜说。

他算了一下,预计今年“云上牧羊谷”的一二三产业比例在21∶46∶33。其中第二产业不仅产值更高,利润也更丰厚,可带动更多村民进入黑山羊产业链条。像冉显梅和余绍奎夫妻俩,今年从“云上牧羊谷”获得的务工收入就达到三四万元;通过泰丰公司的“代管代养”模式养殖山羊,他们还可以再获得2万余元的收入。

目前,黄金村及周边村已有800余户农户加入“云上牧羊谷”的产业链发展中,预计今年户均可增收3000元以上。

“‘云上牧羊谷’是我们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典型代表。”武隆区农业农村委主任甘元胜告诉记者,在运用科技发展养殖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云上牧羊谷”还通过“土地入股”“村集体经济分红”“吸纳村民务工就业”“代管代养模式”“加工溢价”5种方式,与村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共享二三产业带来的溢价,让企业获得稳定的优质羊肉原材料和务工人员,村民也尝到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的“甜头”。

甘元胜表示,该区将进一步坚持绿色发展、延长链条、促进融合、叫响品牌,激励更多像泰丰公司这样的农业企业加快发展,助力武隆打造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带动更多农民实现增收致富。(罗芸)

【责任编辑:曹洋】
聚焦
产业调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