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产业供销>

中国穿青人第一镇丨山坡小蚕桑绿色振兴路

2023-11-28 15:22:35

来源: 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一个三万多人的镇,90%以上属于穿青人,这在中国是不多见的,那么,这个乡镇会是哪儿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推出的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勺窝镇。

勺窝镇隶属于纳雍县,面积70.49平方公里,人口3万多,其中穿青人比例超过90%,是全国穿青人最多的镇,被誉为“中国穿青人第一镇”。

勺窝,是彝语的音译,汉语意思为杉木。这里最高山峰为大尖山,海拔2271米;最低点位于河边,海拔1510米,平均海拔1800米。

勺窝曾经是纳雍县煤矿最多的乡镇之一。近年来,在抓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勺窝镇在全力抓好煤炭产业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同时,狠抓绿色发展,大力发展桑蚕产业,片片桑叶让绿水青山得以恢复,缕缕蚕丝织就了兴业梦想。

山坡小蚕桑,绿色振兴路。“纳雍的土壤适合桑树生长,温和的气候也适宜养蚕。”贵州纳福瑞蚕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邓瑞式介绍,“目前纳雍有桑园面积1万亩左右,仅是勺窝镇就有6000余亩,纳雍养的蚕一颗蚕茧平均能够拉出1200多米的丝,远比其他地方的蚕茧长得多。”

有了天然的优势,再加上先进科研技术的加持,也为当地蚕桑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公司和贵州省农科院蚕业所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我们的桑树种植和养蚕的技术都有来自蚕业所专家们的指导。”邓瑞式说,通过蚕业所指导,该公司在桑树的病虫害防治,蚕的规范养殖等方面技术都得到明显提升。

要生产好的丝线,除了好的蚕茧,也离不开先进成熟的加工技术,在贵州纳福瑞蚕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厂房里,烘干、选茧、煮茧、缫丝……工人们站在机器前,或操作机器,或挑选蚕茧,动作娴熟。

“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缫丝机,从茧子上抽丝到成为丝线可全自动生产,这款机器可以自动感知茧子的大小,自动添茧,自动抽丝,更智能的同时也更节约人工。”该公司的技术顾问吉长银介绍,以前老款的机器需要配备20个人操作,现在只需要8个人,如果是成熟的技术工人,则只需要4个。

得益于纳雍好桑叶和好蚕茧的基础,当地生产出来的蚕丝制品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

“我们的丝更白更长更有韧性,这不,刚寄到江苏的一批样品,就被客户看中了。”贵州纳福瑞蚕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杰说。

贵州纳福瑞蚕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最早是由邓瑞式2019年创办,2021年通过当地政府注资,成为现在公私合营的经营方式。数年时间发展下来,该公司已经成为当地桑蚕产业的龙头企业,展现出良好的帮带能力。

“我们的带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带动群众种桑养蚕获得收入,另一方面是带动当地群众进厂就业,我们正培育一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周杰介绍。

纳雍县压落村河边村民组村民陈孝兰把家里的两间房改成了蚕房,家里的地也种上了桑树,种桑养蚕成为老两口的主业。

“我们养的都是三龄以上的蚕,比较好养活,去年我们养蚕挣了4万多元。”陈孝兰说,蚕一年可以养9批,每批只需要15天至16天就可以结茧,结茧后就可以卖到公司。“今年的桑叶长得比去年好,预计今年的收入也会比去年多。”

“我之前在家里面带娃儿、种地、养牲口,今年2月份到缫丝厂学习缫丝操作技术。之前我的工资是每个月3000元,现在我可以拿到4400多元。”路可可说。

目前,纳雍县勺窝镇有养蚕户近200余户,年产蚕茧近百万斤,群众养蚕相关收入近3000万元,通过“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

除了带动纳雍当地群众就业增收,贵州纳福瑞蚕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还带动了临近的织金、安顺、六盘水等地蚕农参与产业发展。“工厂目前还没有达产,达产的话每年可生产220多吨的蚕丝,产值超1亿元。目前本地蚕茧还不够加工,还需要大量向外收购蚕茧。”周杰介绍。(刘延平  刘世通  文/图)

【责任编辑:曹洋】
聚焦
产业调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