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产业供销>

巧用活用非遗,铺就乡村振兴路

2023-11-16 10:27:48

来源: 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一盏茶,蕴含人间烟火。近日,走进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金井镇金龙村,翠绿的茶树绵延山坡,茶农趁着晴好天气在茶园除草、剪枝。长沙绿茶制作技艺是该镇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井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镇里用好用活非遗项目,大力拓展“非遗+旅游”“非遗+研学”“非遗+文创”多种模式,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推动镇域营商环境更优更好。

图为游客近距离参观金井镇三珍虎园

铺就金井镇崛起之路

“茶园三分种七分管,只有管护好,秋茶才有好收成。”湖南金井茶厂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吴浪介绍,秋茶不像春茶那样娇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有着一股独特的甘醇味道。老茶客特别喜欢秋茶。

“手工制茶比机器炒制出来的茶更香、口感更好。”长沙金井绿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湖南金井茶厂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汤伯玲说。多年炒茶,他的双手被厚厚的老茧覆盖,水泡、龟裂、脱皮是每个炒茶人的“宿命”。“别看咱们炒茶人手粗糙,对茶可温柔着呢!”

只见汤伯玲双手翻飞,手法娴熟,在铁锅中揉动采摘回来的嫩茶。“杀青,是关键一环,茶的形状、香味全靠它。”汤伯玲说,“手工炒制要适温、适量。杀青时,每次不超过半公斤,锅内温度控制在320摄氏度左右,切忌温度过高或过低。”茶叶出锅后,放在篾盘上,清风散热,用双手反复揉捻,每次翻动都能闻到丝丝清香。

“采摘、摊青、杀青、揉捻……7道工序之后,茶青便成了我们饮用的茶叶。”汤伯玲已经向无数游人展示了金井绿茶的制作工序。

多年来,金井茶厂苦心钻研茶叶加工技术,金井茶叶品牌名扬全国。吴浪告诉笔者,目前现代机械化生产成为茶叶主流制作工艺,金井茶厂每年生产绿茶超过3000吨,其中手工制茶500公斤左右,“手工制茶价格是机制茶的10至20倍。”

小小一片茶叶,成了金井镇的主导产业和村民增收致富“敲门砖”。金井镇以金井茶业、湘丰茶业两大企业为依托,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将茶园变成了景园,小镇变成了强镇。目前,金井镇茶园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茶叶年产量达2万吨。

铺就农文旅融合之路

“金井绿茶制作技艺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茶友和消费者青睐,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非遗文化。”金井茶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玲表示。

“采茶有讲究,一般是采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用大拇指和食指指腹拿住茶叶的根部向上提,不要用指甲掐断。”茶园工作人员罗敏手把手教学后,一些游客体验了一把采摘之乐。

在金井茶园,有一座用玻璃建造的茶社,采完茶的游客在此休憩赏景。茶艺师郭兰芳细致地讲解每一款茶的特点和品鉴方法:“从嫩绿新芽到馥郁回甘,每一杯金井茶的诞生,都历经了一番千锤百炼的蜕变。”

文旅促振兴,仅有茶叶还不够。金井镇坚持绿茶非遗与旅游、研究与创新相结合,丰富茶乡旅游内涵。“我们串联镇域内长沙县烈士陵园、杨立三故居、金井茶园、湘丰茶园、三珍虎园、沃园农场等景点,开发了11条茶旅研学精品路线。”赵玲介绍。

笔者驱车沿金开路行驶6分钟,便到了“三珍虎园”。“游客可近距离观察老虎的生活习性,可投喂、与虎宝宝合影,还可参观野生动物标本馆。”虎园运营负责人朱恺说,虎园有200头包含东北虎、华南虎、非洲狮在内的珍稀动物,是中南地区最大的虎类饲养繁殖基地,2016年正式开放至今,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

湘丰村成立之初,仅有茶叶和生猪产业。村党总支书记林金良表示,通过探索“村企共营”新路子,村集体入股虎园、茶园,助力多元化发展,村民增收致富路子越走越宽。村集体收入从2016年的8.49万元增加到2022年的150万元,是“村企共营”最好见证。

2022年,金井镇游客量60万人次。今年上半年,游客已超过100万人次。(肖俊  文/图)

【责任编辑:李鑫】
聚焦
产业调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