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产业供销>

紫苏背后的生意经——特色产业助推黑龙江桦南县域经济发展

2023-09-04 14:46:45

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初秋时节,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10余万亩紫苏长势喜人,宛如一幅翠绿的画卷,在金色的阳光下绽放着勃勃生机。

桦南县所处的东北平原是世界三大黄金黑土带之一,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合寒地紫苏生长。这里已有数十年种植、食用紫苏的历史,被誉为“中国紫苏之乡”,桦南紫苏也获得了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9月1日在桦南紫苏种植试验基地中拍摄的紫苏。新华社发(张启明 摄)

近年来,桦南县着力扶持紫苏产业,以紫苏种植、产业链布局等为抓手,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

桦南县孟家岗镇保丰村村民高玉财在田间摩挲着近一人高的紫苏,喜不自胜:“这可是桦南的宝贝啊。”

高玉财原先种植大豆、玉米等传统大田作物,2007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种植紫苏,当年每亩地的收入就达到了原来的三倍,“从没想过能卖那么多钱,我和媳妇激动得睡不着觉。”尝到了甜头之后,高玉财开始逐步扩大紫苏种植面积、开展标准化种植。如今他已是远近闻名的“紫苏专家”,不仅牵头成立了紫苏种植合作社,还有来自贵州的企业主动上门寻求合作。

离保丰村不远的桦南县驼腰子镇新合村以紫苏入选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项目。村里的脱贫户杨玉贵因身体原因,无法从事传统作物的大田耕种。2021年,经村里帮扶,杨玉贵种植了90多亩紫苏,当年的收入达到20多万元。

新合村党支部副书记焦学山介绍说,紫苏给村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330多户村民共种植了近2.4万亩紫苏,收入明显提高,约三分之二的家庭因此开上了小轿车。一些村民还到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地扩大种植面积,寻求更大的发展。

桦南县并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紫苏种植和销售,而是积极探索全产业链布局,从而提升产业附加值。

在桦南农盛园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粒粒咖啡色的紫苏籽正在脱壳机上跳动。由紫苏上收获下来的紫苏籽经过水洗、烘干、脱壳、分级、冷榨、精炼、罐装等环节后就变成了一瓶瓶香气袭人的紫苏油,而这只是众多紫苏产品的一小部分。

桦南农盛园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辉介绍,公司依托桦南县当地丰富的紫苏资源,结合市场需求研发了紫苏油、紫苏月饼等特色产品,实现年产值约5200万元,带动当地近120人就业,产品远销江苏、安徽、浙江等地。

桦南县还有不少像农盛园这样的紫苏加工企业,利用紫苏籽、叶、根、茎的不同特点,生产中药材饮片、紫苏米、紫苏代餐粉、紫苏调料等丰富多样的产品,以精深加工的方式延长产业链,经济效益大大提升。桦南县委书记徐永刚表示,紫苏是当地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桦南县将以扩大种植规模、深耕加工链条、推动研发创新等手段,实现紫苏产业提档升级。

(记者 陈益宸、何山、张启明)

【责任编辑:李鑫】
聚焦
产业调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