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产业供销>

“千万工程”在西安:乡村和都市的双向奔赴

2023-08-25 14:36:19

来源: 西安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5月,在蓝田县九间房镇峪口村,盛开的荞麦花吸引大批游人前来打卡。(资料图片)记者 谢伟 摄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千万工程”自2003年6月启动以来,20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

“千万工程”,万千气象。西安正在实践中汲取行稳致远的智慧力量,坚持守正创新,绘就色彩斑斓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重生态、整体美”,乡村有形更有魂。

“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宜居乡村,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去年6月,西安从十余家设计院精选100名设计师,进驻8个涉农区县100个涉农镇街,为“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么建设乡村”提供新思路。关中环线景色优美、秦岭山间资源丰富、白鹿原上民俗悠长、石川河畔风景宜人……一年多来,设计师们深入调研所在村镇实际,因地制宜,补短板、扬长处,用心描绘着乡村变美的蓝图。

西安聚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编制《西安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规划》,6月制定出台的《2023年度高标准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方案》明确,今年打造30个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同时,分类推进“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编制,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推进《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方案》“6大提升工程、22项行动”,并明确具体目标:年内完成2.06万座农村户厕改造、3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

以秦岭北麓沿线为重点全域打造“花园乡村”,年内,60个市级美丽村庄将与大家见面……

乡野田间、白云飞鸟,鸡鸣虫叫、袅袅炊烟,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是人们向往的乡村田园生活场景。这些场景,在西安的乡村镇街处处可见。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5月,正是荞麦花盛开的季节,蓝田县九间房镇峪口村歌声飘扬,欢声笑语,蓝田县“四季村晚”将乡情、乡愁相交织,村味、农味相融合,古韵、时尚相通连。“乡村文化振兴,既要让乡亲们的口袋富起来,也要让大家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该县文旅局工作人员表示。

西安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站在农民需求的角度策划活动,融入地域特色,增加富有农耕农趣农味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变“文化下乡”为“扎根在乡”。进一步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全面提升。

“重产业、活力足”,美丽经济促增收。

西安把产业振兴作为推进更高水平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加快提高都市型特色现代农业质量效益,做好“土特产”文章,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今年,《西安市关于扎实推进都市型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23年底,全市特色现代农业总产值将达到465亿元。农民增收方面,加快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村居民收入年增速保持在8%以上。

绿水青山把“诗与远方”带到身边,也把好日子带到眼前。毗邻环山路的周至县楼观镇周一村,便是鲜活的例证。周一村搭上电商这列“快车”,注册打造了“周一村”“少鲜队”等猕猴桃电商品牌,成为猕猴桃“淘宝第一村”。2023年,随着200余亩“京东农场”的建立,村经济集体将持续壮大。

有了经验积累,西安加强与阿里、盒马、京东等企业合作,帮助脱贫地区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产业发展短板,将持续带动脱贫人口稳定增收。

“重规划、深度融”,推动城乡“同奔赴”。

“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浙江涌现出一批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村庄,传统文化、非遗传承、艺术创造赋予美丽乡村新的内涵。

秦岭脚下的鄠邑区石井街道蔡家坡村,不仅有充满文艺气息的8号公路、美术馆、咖啡店,还有红火的“村晚”和“关中忙罢艺术节”,吸引很多人前来打卡。

看到村里的好光景,在外打工的人陆续回来了。村民王涛在家里开起了农家乐,“旅游旺季一个月纯收入有两万多元,老人孩子也能顾得上,这日子不美?”王涛说。

从旁观,到参与,再到不断融入,艺术家、当地政府、村民共同探索,蔡家坡以艺术与乡土的自然融合,连接城市与乡村。

西安作为特大城市,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上具有鲜明特点和显著优势。

一方面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依托西安消费市场,让农产品变成商品,把消费引向农村,以需求带动供给,打造好看、好吃、好玩、好销、好价的“五好”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另一方面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促进公共资源合理配置。

“重党建、合力强”,高质量党建作引领。

“千万工程”坚持“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西安持续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更好地把“浦江经验”和“枫桥经验”结合起来,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让广大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

在临潼区神东村的幸福大食堂,花5元钱就能吃上一顿荤素搭配的热乎饭;村民生病,新农合和大病救助报销的剩余部分,村里用“大病救助基金”来补助;只要在村上领车票,就能免费坐上前往临潼区和阎良区城区的公交车……

神东村的转变,离不开党建的引领——

通过好中选优“留”、就地取材“选”、广开门路“引”等多种方式,引导“四类人员”进“两委”班子;落实村干部补贴与集体经济收益挂钩奖励暂行办法;建立党群服务中心,配套便民服务、综治调解、农家购物等“六中心”……

这几年,神东村通过入股合作、发包租赁等方式创收增益,村集体经济资产达到3500万元,从一个经济薄弱的普通乡村,发展成产业兴旺、宜居宜业的“幸福美丽乡村”。

从浙江“美丽示范”到全国“美丽效仿”,“千万工程”成功的秘诀,为西安提供了宝贵借鉴。西安将守好粮食安全这一底线,抓好产业振兴这一关键,发挥科技创新这一优势,用好深化改革这一法宝,做强县域经济这一支撑,努力形成“城市让乡村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生动图景,为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 朱雪娇 见习记者 高茹钰 罗嘉昱

【责任编辑:李鑫】
聚焦
产业调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