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力量”守护生态产业发展
近年来,为有效实现当地植物资源多样性的保护,云南省致力于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利用的链条,推动植物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云南省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提高纳税服务质效,用税惠能量“浇灌”生态产业发展之花。
税心守护助力濒危植物华丽变身“致富果”
富含神经酸的蒜头果,具有辅助人类神经吸收营养和修复的功效,2012年被列为《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紧急行动计划》重点保护对象。云南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蒜头果规模化种植、开发,企业落地云南后,当地税务部门便派出“税务管家”上门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送去定制化的税惠政策、纳税申报要点、线上办税操作指南的“组合式便民礼包”。
为了帮助企业发展起好步,税务部门还联合金融机构开展“银税互动”,通过贷款申请、评估、授信、放贷“一站式”办理,帮助企业成功申请到80万元的信用贷款。
“在税务部门的帮助下,公司成功解决了融资问题,而且‘税务管家’还指导我们办理各项涉税业务,更加坚定了我们开发蒜头果的信心。”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伙国富感慨。
如今,蒜头果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利用的链条,在当地实现回归种植2.4万余亩,成立了产业联合总社,有效带动周边村民脱贫致富,成为了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税惠护航浇灌云岭大地开出三七“长盛花”
姜状三七为云南省特有品种,含有人参皂苷、三七皂苷等成分,为云南白药原料之一,具有极为重要的药用及经济价值。
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强对当地药用植物的研究、开发、利用,助力地方中药材种植、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云南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当地高校联合成立了生物资源开发研究中心,开展姜状三七人工繁殖与壮苗培育技术研究。已成功建立人工繁育试验田1个,为地区姜状三七保护种群的建立提供了科学指导。
在技术研究过程中,资金投入大、周期长成为企业研发的堵点难点,当地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利用税收大数据对三七产业企业“画像”分析,将税惠政策精准送达,让税惠红利赋能企业发展,推动姜状三七等中药材种植向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在税务部门精准推送辅导下,去年我们享受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465万余元。”公司财务负责人王海维表示:“税惠红利带来的‘真金白银’,给企业研发生产注入强心剂,公司在培育姜状三七、滇黄精等药用植物方面的脚步更快了,相信未来能为姜状三七种植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税力助企贴心呵护片片绿叶长成“金树叶”
“玛玉茶”飘香,绿春县茶企迎来了销售旺季。为助力线下茶企销售向“网路”拓展,当地税务部门把便民办税的“列车”开进了绿春县第二届斗茶大赛。
斗茶大赛上,税务干部不仅以文艺表演大放“税采”,还化身“带货主播”,税企联动倾力推荐,把好茶叶送上“网路”,大大提升了茶叶的销量,随之而来开票需求的激增也成为了企业的“甜蜜负担”。
对此,税务干部不仅现场辅导茶企通过电子税务局、手机APP等途径办理各类涉税事项,还大力推荐“线上申领发票、邮政免费寄递”“红税e线”等税费事项“云服务”,让企业实现“甜蜜收获”。
除此之外,税务干部还针对茶叶生产、销售环节的涉税需求,将“税务知识干货”融入直播,实时互动帮助茶企应享尽享政策红利,贴心呵护绿春茶企的片片绿叶长成“金树叶”。
“这两年绿春崛起了很多茶企,除了茶叶产量的提高,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税惠政策对当地特色产业带来了很多福利。”红河州茶叶协会会长张俊成惊喜地说道。“现在流行‘直播带货’,我们想搭上这趟‘快车’,借助税惠红利的东风,为茶产业注入源头活水,让茶企更轻松、更快速地发展。”
如今,在税惠的支持下,茶叶的品质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茶企“松绑减负”快速发展,云南的茶叶借助税惠“春风”源源不断运往大山之外,来自云南的“满杯清香”会萦绕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国友人的舌尖。(王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