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养出新“鸡”遇
“张应春,代养费5.982元一只;王春发,代养费6.255元一只;陈洪……”隔得老远,就听见了杨俊忠的声音。
近日,来到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龙坝镇大乜多村村委会,看到干部和群众合力将鸡称重、分装、搬运上车,现场一派忙碌景象。大乜多村副主任杨俊忠介绍,瑶鸡性格温和,易于管理,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具有抗病能力强等优点,且散养的瑶鸡肉质嫩、口感佳,深受消费者喜爱。
杨俊忠,土生土长的大乜多村人,也是大乜多村瑶鸡项目的推动者,50多岁的他一直与鸡“有缘”。
图为村委会公布村民代养费。田维勇 摄
“以前我就在老家小规模养殖土鸡,每年的收入还可以,在得知上级政府引进瑶鸡项目后,就组织人在村里流转土地建起了基地。”杨俊忠说。
据了解,大乜多村养殖项目已经营5年,现在正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备。
“如今,我们养殖了近40个大棚,未来我们要扩建到100个大棚,年出栏达100万只以上。”基地负责人介绍,“基地主要是为村民或养殖大户免费提供鸡苗,待农户将鸡养大后,再按相关协议回收,每只鸡给予一定的养殖费用。”
大乜多村一组村民周建民在将自家的土地流转出去后,一直在基地务工的他也养殖了五六百只瑶鸡。
“我将鸡苗养大在900克左右后,就逐渐将开始喂食玉米等杂粮,然后散养在屋后的茶园里,让它们自由觅食,减少饲料的投喂,能够较好的控制成本,还能保证鸡够‘土味’。这种养殖出来的鸡代养费更高,只要鸡养得好,收入也会增加。”周建民抱着这样的信念,对养鸡前景充满信心。
“后期,我们也将继续对农户瑶鸡养殖进行服务‘后篇章’,让更多有意愿的村民发展瑶鸡养殖,加大对家庭低劳力的养殖户的跟进服务,以‘送鸡苗、送技术、送服务、上门收购’的方式,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也走上乡村振兴的快车道。”杨俊忠补充道。
而在村委会不远处,位于能枯组的大乜多村生态鸡养殖示范基地,只见群山环绕,绿树葱葱,一只只毛色鲜亮、体态健硕的窑鸡,在树下觅食、乘凉。而这里,是大乜多村瑶鸡养殖项目的另一种养殖模式。
图为待散养的鸡苗。田维勇 摄
3年前,玉溪师范学院驻村帮扶工作队、大乜多村村两委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引进外地企业,因地制宜发展“生态鸡”特色产业,帮助农户走出一条“生态富民”的新路子。按照“小群体、大规模”发展思路,通过“党建引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养殖。在工作队和村两委帮扶下,农户自筹资金10万元。于2021年11月建成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
据基地负责人介绍,这种将传统的放养方式与现代的生态农业相结合的养殖方式,叫做林下养殖模式。这种放养模式不仅让鸡获得了自由,也让养殖者省心省力,在这片养殖基地,仅4个长期员工就能完成好工作。
养殖基地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由于鸡粪发酵会产生大量热量,让基地里低矮植被一直难以有效恢复。
“我们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联系基地,建议他们将基地分为若干片区,待植被恢复后轮流放养,对于鸡产生的排泄物,待堆捂发酵后,正是我们烤烟生产上需要的有机肥,我们便联系墨江耕赢合作社与基地对接,及时解决了这个问题,实现了两者‘共赢’。”龙坝烟站站长田维勇介绍道。
近年来,龙坝镇将持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促进瑶鸡产业迈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特色乡土品牌,持续带动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积极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