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产业供销>

肩担传承重任 心系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2025-01-15 15:20:57

来源: 中国网产业供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中医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躬耕不辍的学者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南京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现任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江苏省政协常委、民进江苏省委副主委曾莉就是这样一位开拓者。四十余年来,她在中医外科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树立了新时代中医药教育工作者的典范。

推陈出新,促进理论与医术融合创新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在全民健康中应该更好发挥作用。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以及人们对中医药地位与作用的重新认识和深入审视,中医药迎来了蓬勃发展时期,并涌现了一众优秀的中医药专家,曾莉教授正是其中一位。多年来,她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耕耘,执着创新,为破解疑难杂症尽心尽力。

外科术后粘连疾病一直是临床无法回避的疑难病症,慢性病痛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多年来,曾莉团队聚焦腹部外科术后腹腔粘连开展深入研究,由其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十一五攻关等50多项科研项目,不仅拓展了中医外科学的研究深度,推动了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创新,更为解决此类临床难题提供了决策指引。

此外,曾莉教授依据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先后发表了150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和20余部专著,并取得10项发明专利,为中医外科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为把传统中医理论转化为现代技术成果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她的带领下,江苏省中医外用药研发和应用工程中心的成功创建,为中医外用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平台。

为表彰其在中医药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2018年,江苏省中医药发展、中西医结合学术大会暨第九届江苏中医药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授予曾莉中医药科学技术一等奖。此外,其还先后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

育人为本,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作为一名在中医药领域辛勤耕耘了四十余年的老师,曾莉教授以立德树人、为国育才为己任,坚持每年为新生上第一课,带领新生了解国家在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的成就,激发他们爱国爱党的热情、拼搏进取的斗志,当好他们人生道路上的领路人。

在教学工作方面,曾莉教授承担了本科生中医外科学、肛肠病学课程教学工作,以及承担了研究生中医外科专业导读工作,完善了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体系,从临床思维和临床操作能力两个方面培养医学生的临床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除了传、帮、带常规培养模式,曾莉教授还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区义诊,让学生在服务群众中提升临床实践能力。为了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和能力,她还高度重视开展基层医生有关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培训与提高工作,每年主持召开江苏基层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课,主编的《实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印数过万,为众多中医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曾莉表示,无论是推动中医药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还是培养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最终的落脚点都在医学事业发展上,都是为了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在中医传承发展道路上,她将继续守中医之正,创中医之新,为我国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人才、贡献更多力量。

开拓视野,助推中医药“走出去”

当今,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医药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22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已超过40年的曾莉教授,为了能够利用好澳门这个“窗口”,有效培养更多的国际化人才及国际推广人才,受南京中医药大学委派,来到澳门科技大学担任中医药学院院长一职。

在澳门科技大学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曾莉教授在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执行力。她在中医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攻关、助推中医药走向世界等方面持续发力,并取得良好成效。一是积极完善 “引才、聚才、育才”机制,整合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多方资源,搭建中医药教育科研协同创新平台,致力于将澳门科技大学打造成大湾区中医药人才高地。二是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以澳门为窗口,以葡语系国家为纽带,通过开设国际针灸推拿专业,与美国及瑞士等国家的高校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台,为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探索新路径,不断强化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推动中医药“走出去”,扩大中医药国际影响力。三是积极参与大湾区产学研发展,共同助力中医药重大研究成果的形成和利用转化。

作为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药合作中心澳门专家,曾莉教授先后组织了中医药文化澳门高峰论坛、主持澳门中医药大健康论坛、促成澳门和内地多个中医药院校及中医院的合作交流。目前她正在筹建“中医药国际化研究粤港澳高校联盟”,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的中医药教育和研究平台,为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全球传播贡献一份力量。

建言献策,做好百姓健康的“贴心人”

当名好医生,要有精湛的医术;当名好教师,要有灵活的授课方式;而做一名好委员,则要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

省政协委员的身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只有深入基层、脚踏实地调研,才能全面准确掌握情况,提出高质量的提案建议。为此,曾莉积极参与深度调研,走访了多所中医医疗机构,访问了全国近20家中医药院校,深入了解中医药教育现状,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在担任江苏省政协委员期间,曾莉先后提出了“关于深入规范推进江苏省中医药文化进中小学校园”“构建江苏中医药文化信息共享中心,助力我省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江苏蓝色药库,促进江苏海洋中药传承创新发展”“关于加快推进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建设,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等提案和建议;在江苏省政协常委会议上围绕“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题,提交了题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创新资源优势,为江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的大会书面发言稿,多渠道、多角度地为中医药创新发展和江苏省健康事业发展献计出力。

曾莉说:“在参与调研、深入基层的过程中,我能够广泛了解到人民群众的真实诉求,既做好他们的‘贴心人’,又做好他们的‘传声筒’。”为此,她时刻关心社会热点和人民群众需求,充分发挥社情民意直通车的作用,提交了《关于药食同源产品低水平重复情况的反映》《建议加强我国医家家训史料收集整理与应用研究》等提案。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她敏锐注意到老龄人口的教育需求,在《进一步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提案中建议从完善老年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理顺老年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城乡社区老年教育等,让更多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在40余年的职业生涯里,曾莉教授用其专业造诣和教育实践,诠释了新时代中医药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她立足传统、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为中医药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也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智慧力量。(高晓玉)

【责任编辑:沈晔】
聚焦
产业调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