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产业供销>

云南西盟:朝“攻坚”发力 向“振兴”而行

2025-01-06 14:29:37

来源: 人民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新厂镇代格拉村的村民岩百勒上一直有忙不完的活计。今年57岁的他春收小麦、夏割水稻、秋采坚果、冬摘无筋豆,再加上家里养殖的鸡、鸭、猪,一年下来收入超过10万元。

“我家过去只种茶叶、玉米、小麦,卖不了多少钱。现在种了坚果、无筋豆等,产业多起来,我们也忙起来了,收入增加了,日子也好起来了。”岩百勒上的新生活,是过去这一年西盟群众生产生活的一个缩影。

image.png

西盟县城区。西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隆冬时节,行走于西盟佤山的田间地头、企业工厂,随处可见丰收和忙碌的景象。村寨里村道干净整洁,田地间一排排无筋豆长得绿意盎然,公园里传来孩子玩耍的嬉笑声,工厂内回响着机器的轰鸣声,处处彰显着这一年来西盟佤山各族群众生活的新变化。

成长型工业集群不断壮大、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人居环境持续提升、民生基础设施不断夯实……2024年,面对严峻复杂形势,西盟县向“攻坚”聚焦,朝“攻坚”发力,全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力推规上企业培育,擎起产业顶梁柱

走进坐落于西盟县勐梭镇班母村的云南好仁坚果开发有限公司的坚果加工车间,一股浓郁的奶香味扑面而来。伴随着厂房内机器轰鸣,一颗颗饱满的绿皮果子被传送带输送到智能化加工机器内,机器对坚果进行分级、去皮、清洗、浮选、烘干,再经过烘焙、包装等工序,一颗颗小坚果就完成了“变身升级”。

“我们是2017年来到西盟的,从单纯的坚果苗木出售、种植及技术服务到坚果收购进行粗加工,再到现在精深加工、产品销售。”公司负责人韩成操说,2024年,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培优扶强和政策支持,公司依托沪滇协作帮扶项目,建设了集坚果精深加工和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加工区。

“2024年,公司开始了坚果的精深加工,有了自己的坚果品牌,并卖向全国各地。2024年我们的产值达到了2200万,成功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达规。”韩成操说。

这一年,西盟的坚果产业从种植端延伸至加工端,形成了产业链条闭环,实现了坚果产业发展壮大。

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培育企业“升规入统”,是积蓄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的重要举措。2024年,西盟县紧紧围绕“抓二产带一产促三产”的思路,积极实施精准培育策略,全面摸排并筛选出潜力企业纳入培育库,有效助力企业顺利“升规入统”,实现规模化发展。

2024年,云南好仁坚果开发有限公司、岳宋橡胶加工厂、联兴木业等一批企业升规达限,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2022年的3个提升到9个,成长型工业集群不断壮大。

聚焦“关键小事”,做实“民生大事”

中午时分,西盟县勐梭镇东城社区的老年幸福食堂饭菜飘香,丰富多样的家常菜吸引社区群众排队就餐,幸福食堂洋溢着幸福味道。

“60至79周岁的老人享受半价优惠,8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全部免费。”东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叶花说。

为护航社区儿童茁壮成长,每到寒暑假期,东城社区都会开展“爱心托管班”,通过既“托”又“管”还“教”的方式,开设形式多样的兴趣培训课程,有效解决儿童假期在家无人管、学业难辅导等系列问题,帮助家长解决后顾之忧。

近年来,西盟县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拼,在就业增收致富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老人和儿童的留守问题。

2024年,西盟县在完善就业创业、产业带动、教育发展等支撑保障的同时,通过构建关爱网络、结对帮扶实施、健全救助体系等多项举措,筑牢民生防线,在全社会形成了关心关爱“一老一小”的良好风尚,有效提升了“一老一小”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伴着冬日暖阳,漫步在西盟县东城社区的休闲公园里,老人谈欢、孩子嬉闹,人人怡然自乐的幸福画面随处可见。“以前老人健身锻炼、年轻人散步、小孩玩耍的去处不多,现在建了这么多公园绿地,方便极了,我们也有了放松锻炼的好去处。”在公园里锻炼的市民娜汉微笑地说,休闲公园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也让市民漫步其间享受惬意时光。

2024年,西盟县持续推进东西城区更新建设,加快老旧小区、新建小区、背街小巷特色化改造,口袋公园、滨河公园、休闲公园等重点民生项目投入使用,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8000万元,城市气质和市民居住生活品质得到不断提升。

以“千万工程”为笔,绘就美丽乡村底色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工作。近年来,西盟县立足实际,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动乡村“面貌”焕新颜。

走进西盟县力所乡南亢村富倮组,村中路面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的小菜园里,应季果蔬郁郁葱葱。得益于构建垃圾清运“微模式”,这里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以前村里的垃圾都是倒在村边角落的露天垃圾池里,村民一倒了之,垃圾溢出池子是常有的事,天热时垃圾都腐烂了,臭味到处飘散,村民也是置之不理。”力所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娜思说,为了破解垃圾“清运难”的问题,力所乡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在南亢村富倮村民小组试点推行“村集体+党支部+农户”的垃圾清运“微模式”,从源头到终端双把控垃圾清运处置。

力所乡通过主动提供咨询引导、帮办代办等服务,鼓励引导辖区居民成立保洁服务公司。并引导村集体盘活资源,将垃圾车租赁给企业使用,企业按年支付车辆租赁费。

如此一来,不仅帮助企业渡过了初创阶段资金困难的难题,还为村集体带来了稳定的收益。同时,该企业还积极招募本地村民作为垃圾车驾驶员,为本地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新的机会。

“村集体负责帮助我们收取垃圾清运费用,按村民每人每年40元的标准收取,做到垃圾随满随清,企业按照10%的比例返还给村集体作为相应管理服务费及聘请群众清运垃圾服务费,目前,公司已与力所乡5个行政村合作。”西盟至尚保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娜海说。

通过政府搭台,建成垃圾清运公司,目前,力所乡共建成垃圾清运点78个,清运垃圾570吨,覆盖村民小组47个,扭转了垃圾清运不及时、无人清运的现状。

“自从我们交了40元的卫生费,寨子的卫生有专门的保洁员来打扫,垃圾桶定期有人来清理,我们觉得交40元的保洁费非常划算。”富倮组村民娜儿说。

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治长效,力所乡还结合村规民约、“红黑榜”等,开展大清扫、大清理、大整治行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

同时,广泛动员群众在房前屋后栽花种树种菜,利用好当地石头、陶瓷瓮、瓦片等物件,精心打造各具特色的小花园、小菜园、小盆景等“微景观”,提升乡村整体美化水平,确保乡村“颜值”提档升级。

通过党委主导、政府搭台、党(总)支组织引领、企业唱戏,群众的主体意识被唤醒的垃圾清运“微模式”已在西盟县全面推广。2024年,该模式作为“县区委书记县区长领建项目”典型案例在全市进行推广。

回首2024年,西盟正以其独特的发展路径,书写属于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答卷。乡村产业的发展动力越来越强,农民就业增收渠道越来越宽,一幅产业旺、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虎遵会、艾嘎)

【责任编辑:沈晔】
聚焦
产业调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