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产业供销>

产品迈向高端化 协同强化产业链 携手打造“三走廊” 川渝共建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已现雏形

2025-01-03 13:47:56

来源: 重庆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智能驾驶、无人驾驶已经不稀奇了,那“脑电波驾驶”呢?

这并非科幻。2024年12月29日,在重庆两江新区的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现场工作人员向联合采访团的记者介绍了这一技术。

该技术是将车辆上的头枕与脑电控制技术相结合,从而将脑电控制技术应用到车辆上,提升车辆的智能化程度,同时也便于驾驶员使用,提升驾驶员的驾乘体验。2023年3月,长安汽车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该项技术的相关专利。

“汽车一直是川渝两地的优势产业,如今看来,双方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果。”联合采访团的一位记者说。

2021年,川渝两地共同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共同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深入,两地以强化产业协作、共建产业生态为实施路径,汽车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迈上新台阶,一个两地共建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已现雏形。

量价齐升

川渝新能源汽车品牌稳步迈向“高端”

“BBA”(奔驰、宝马、奥迪)是大众心中豪华车的代名词,但如今却有重庆汽车品牌登堂入室,那就是赛力斯推出的问界M9。

2024年底,权威机构公布的10月50万元以上汽车销量排行榜中,问界M9不仅登顶,还成为榜单前5名中唯一的中国自主品牌车型。

登顶榜首,对问界M9来说并非首次。问界M9上市12个月,累计大定突破20万台,连续8个月交付量突破1.5万台,蝉联中国豪华市场5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冠军,持续刷新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新纪录。

豪华车型一直是国外汽车把持的领域,问界之所以能够“虎口夺食”,就是抓住智能网联新能源这一趋势,打造了新豪华的概念,即“非电动不汽车,非智能不汽车,非智驾不汽车”。

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表示,“新豪华”就是要在原来豪华概念的基础上,加上电动化、智能化。问界M9之所以被誉为国产豪华车的代表,就是因为它在传统豪华方面,比如空间、内饰等都达到甚至超过同级车型,然后又在智能化、电动化方面领先对手。

不只是赛力斯。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川渝两地紧抓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智能化转型的机遇,提升汽车品牌认知度,加速向中高端迈进。如今,两地已培育了阿维塔、赛力斯问界、极氪等中高端品牌。

以长安汽车为例,该公司旗下有阿维塔、深蓝和启源三大新能源品牌,其中阿维塔各款车型售价覆盖20万—45万元。深蓝、启源的很多车型价格也上探到了20万—30万元区间。可以说,在长安汽车的新能源车型中,中高端车型已是绝对主力。

今年1—10月,在高端化路线引领下,长安汽车旗下新能源汽车销量超53万辆,同比增长超45%,10月自主新能源销量更是超8.5万辆,创历史新高。

高端化汽车提升了川渝汽车的品牌价值,也带动其产销量。2021—2024年,川渝两地汽车产量累计达1257万辆,年均增速7.2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累计达237.8万辆,年均增速70.47%。而在出口方面,2021-2024年,川渝两地汽车出口量累计达167.76万辆,年均增速39.5%。

产业协同

川渝两地已集聚新能源上下游企业600余家

共建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川渝两地不仅各自要在品牌上发力,更要聚焦产业上下游,搭建一个完整链条,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从本次联合采访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川渝两地也在按照这一目标“蹄疾步稳”地迈进,长安汽车是双方在产业链上深度协作的代表。

在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联合采访团记者发现,该研发中心除了有长安自己的研发人员外,还有长安汽车各配套商的常驻研发人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四川。比如宁德时代四川方面的研究人员,就时常在研发中心与长安新能源电池开发团队讨论技术问题。

“长安汽车不仅是‘重庆造’,也是‘川渝造’。”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长安汽车的大部分零件,都来自川渝本地的各级配套企业。目前,长安汽车有三分之一的供应商来自四川,每年有超200亿元的合作大单。

以长安深蓝SL03为例,搭载的电池来自中创新航成都龙泉驿工厂和宁德时代四川宜宾工厂;四川建安工业雅安工厂,为其配套悬架后轴等;四川瑞可达绵阳工厂配套连接系统;四川宁江山川机械成都工厂配套减震器……

此外,长安汽车还与四川在软件技术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为长安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提供更多的软件服务。

类似的案例,在川渝两地的汽车产业中比比皆是——

四川建安工业建立长安汽研院分中心;成都毓恬冠佳深度参与长安CS75等系列车型的配套;戴卡捷力为四川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吉利等提供深度定制轮毂;赛力斯与成都莲洲科技合作研究模型制作材料;江淮汽车、坤鼎车业、海特汽车等两地车企及配套商之间实现智能化协同设计和制造……

正是因为川渝汽车产业链的深度协作,才诞生了长安深蓝S07、阿维塔12和赛力斯问界M9等代表业内最高水准的汽车产品,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

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川渝两地的汽车产业链韧性已显著增强,共集聚600余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近300家汽车相关软件企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3大系统12大总成56个部件已实现全覆盖。

该负责人表示,为了进一步强化双方在汽车产业链上的配套协作,重庆和四川还依托两地汽车行业协会,建成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每年举办线上线下整零对接活动,不断提升两地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协作能力。

持续创新

携手打造氢、电、智行“三走廊”

在东方电气(成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采访团一边观察燃料电池、加氢站等设备,一边向工作人员询问各类问题。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氢能源。在此背景下,川渝两地提出要打造“氢走廊”,并于2021年11月实现了“成渝氢走廊”贯通。如今,每天都有数百辆氢能轻型卡车穿梭于成都、重庆以及周边城市。

截至2023年底,两地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908辆,其中在成渝氢走廊沿线共投入燃料电池汽车875辆、建成加氢站23座,形成了互联互通的氢能经济网络,“双城引领、沿线辐射、差异定位、协同发展”的成渝氢经济带初步形成。

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川渝两地共建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除了建设产业链供需平台外,还围绕“氢、电、智行”三大汽车产业前沿领域,打造“三条走廊”。

“氢走廊”方面,川渝两地计划在2025年前,投入约1000辆氢燃料物流车,在沿线配套建设加氢站,同时在潼南、长寿、凉山、攀枝花等地建立氢气供应基地,致力于打造立足成渝、辐射西部的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高地。

“电走廊”方面,川渝将加快省际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建设,保障两地电动汽车跨省出行充电需求,同时以重庆主城都市区、成都市区、宜宾、成渝两地高速公路等为重点,加快换电站布局,优先在出租车、网约车等公共领域试点运营换电技术,并逐步向私人领域推广。

“智行走廊”方面,川渝双方正持续建设和提升两地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等具备车用通信网络功能的改造升级,将通过百度西部自动驾驶开放测试与示范运营基地、重庆西部汽车试验场、仙桃谷5G自动驾驶公共服务平台、车联网标准及测试验证试点示范四川基地等平台建设,开展自动驾驶及车路协同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联网产业集群发展。

目前,川渝主要高速公路累计建成充电站106座、充电桩847个;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1083辆,建成加氢站29座;累计部署C-V2X等智能化基础设施1700余套,实现直联车辆超过1万辆。(记者 杨骏)


【责任编辑:曹洋】
聚焦
产业调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