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产业供销>

贾云峰:“乡恋经济学”背景源流与实践路径

2025-01-02 16:23:09

来源: 中国网产业供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提出要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县作为中国最基层的行政区划单位,一直承载着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家乡情怀。同时县也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共存相处的生态场域、生活场域和生产场域。

大中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对县域的要素具有大量的“虹吸效应”,随着城市生产生活成本的上升,城市生产要素的“涓滴效应”不断显现,回乡经济、资本下乡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升级发展的新生力量。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风文明,将集体情感转化为区域生产价值,是未来县域发展的重要一环。

“乡恋经济学”背景源流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有效推进,县域经济成为新增长点。然而,传统的资源型经济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县域经济亟需向消费型经济转变,尤其是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优秀文化的活态传承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强调“仁爱”“礼制”“中庸之道”等思想。其中,“仁爱”思想强调对亲人、对故乡的亲情和友情,这种思想在文人心中根深蒂固,使得他们对故乡有着特殊的感情。

许多古代文人通过诗词表达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怀念,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清王士祯《江上》等。这些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乡恋情结不仅体现了中国文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集体记忆和文化认同。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乡恋情结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特征之一,在维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乡恋经济学”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活化并传承。

“乡恋”在中国人思想中早已根深蒂固,“乡恋经济学”则是将这种深厚的情感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旨在激发人们的乡恋情感,带动人才、项目和资本的回归。代表人们的乡恋情感可以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统筹城乡融合的必然要求

县域具有城乡联系紧密、地域范围适中、文化同质性强等特点,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场域。

乡村振兴,核心是人。乡恋情感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依恋,它体现了人们对故乡、乡村或特定地域的深厚感情。乡恋经济学充分调动这种依恋情感,向上承接大中城市的产业转移,促进区域之间的产业融合与要素交换,同时向下带动乡村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如浙江省大力推动“人文乡村”建设项目事例。2024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深入学习和应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早在同年4月,浙江省已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作为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的重要内容,创新开展人文乡村建设,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目前,浙江全省已选派1570余名优秀文化人才赴乡镇(街道)、结对村(社区)开展乡村基层文化建设,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

壮大县域产业的重要手段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乡恋经济学”作为经济学范畴,强调挖掘乡村的特色资源和文化优势,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创意产业等方式,推动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壮大县域产业,提升县域产业发展水平,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县域的文化繁荣、生态保障、组织建设提供基础条件。

如浙江缙云:“乡愁产业”探索老区共富。缙云县相继出台《缙云县人民政府关于提升乡愁产业加快富民增收的意见》《“缙云烧饼”品牌战略和产业发展规划(2016-2030)》等专项政策和产业规划,扶持乡愁产业发展。

以产业链思维大力发展当地“乡愁产业”,推动特色农业向上下游拓展延伸。其中缙云烧饼2023年实现了年产值34.8亿元,带动近5万人增收致富,成为浙江“百县千碗”唯一入选杭州第19届亚运会、第4届亚残运会的特色小吃,并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特产富农”典型案例。

带动青年返乡的创新举措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每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导致城市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相比之下,县域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创业就业资源和发展空间,能满足他们的职业发展需求,进一步缓解就业压力。

“乡恋经济学”以健全返乡创就业服务体系,调动青年们对家乡建设的高度责任感,激发他们返乡创业热情,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如四川仪陇:“95后”青年请全村老人旅游项目。2019年,在成都工作的周建康回到家乡仪陇洞磬沟村,成为村里第一位回乡创业的年轻人,之后他选择加入电商直播带货农产品赛道,同时拍短视频记录农村生活、家乡变化以及和村民互动的真实瞬间。

5年来,他坚持拍摄创作带货,将李子的年销售量从几百箱拓展到了几万单。并组织全村50多名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集体旅行,得到网友的广泛点赞。

二、“乡恋经济学”理论内涵

“乡恋经济学”概念定义是研究个体或群体对故乡、乡村或特定地域产生的情感依恋(即乡恋或乡愁),通过消费选择、投资决策、劳动力流动、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等渠道,对地域经济行为、经济决策以及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的学科。

“乡恋”核心要素是全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在中国文化中更被视为一种特有的文化遗产,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价值。“乡恋经济学”强调以人民为主体,充分发挥人的主动创造性。

1、人是“乡恋经济学”核心研究对象

乡恋情感是由个体或群体产生的,并且这种情感会进一步影响他们的经济行为。

2、人在“乡恋经济学”具有多重角色

(1)消费者:例如,一些人因为对家乡的记忆和怀念而选择购买具有家乡特色的产品或服务。

(2)投资者:一些人可能会因为对家乡的热爱和信心而选择在家乡投资兴业。

(3)劳动力:一些人可能会因为对家乡的眷恋而选择回到家乡工作或创业,而另一些人则可能因为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而离开家乡。

3、人在“乡恋经济学”中的核心作用

(1)情感驱动:乡恋情感作为一种强烈的情感依恋,能够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投资热情和文化认同感。这种情感驱动是“乡恋经济学”中人的核心作用之一。

(2)文化传承:人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乡恋经济学”中,通过传承和弘扬家乡的文化和传统,不仅有助于保护和发扬家乡的文化遗产,还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创新创造:在“乡恋经济学”中,人也是创新创造的主体。他们通过结合家乡的特色和资源,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和服务,从而推动当地经济。

(4)可持续性:这包括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保护人们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同时,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也直接影响着县域可持续发展。

“乡恋经济学”主要特征

1、“乡恋经济学”是地域文化的表达场域。

“乡”代表故乡,也是地域、环境与根。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自然景观等都会影响到人们的乡恋情感。例如,一些人可能因为故乡的某条河流或某种传统习俗而产生强烈的乡恋之情。这种情感与地域文化的紧密关联,使得乡恋成为了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

2、“乡恋经济学”是人类情感的深度链接。

“恋”是人类所共有的寻根情怀。全球化使得中国人的文化视野更加开阔和包容,对故乡的理解和表达也更加深入和多元。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乡恋文化也呈现出更加多元和开放的特点。

无论身处何地,人们都会因为对故乡的思念而产生共鸣。这种情感的普遍性使得乡恋成为了一种跨越时空种族、连接人心的文化遗产。它让人们更加珍视自己的文化根源,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3、“乡恋经济学”是乡村生活的返璞归真。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越来越怀念家乡的宁静、自然和人情味。人们对家乡都有着特殊记忆,并与家族历史、生活方式、社会变迁等紧密相连。乡恋经济学使得这些生活记忆得以延续和传承,为后人提供了解过去、认识现在的窗口。

三、“乡恋经济学”实践路径

县域旅游与休闲产业

包括打造乡村品牌与形象、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发展智慧旅游服务体系、优化配套设施与服务以及注重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近年来,轻资产不夜城文旅项目爆火,已在全国建设了18个。其中东北不夜城以“回家文化”为核心,将IP中融入梅河口的风物+建筑+演艺,把东北人的生活状态和休闲游戏作为极致场景融入景区,2021年东北不夜城在疫情中逆流而上,游客量突破400万人次。

以“轻资产不夜城”为载体,挖掘地方情感IP,设计极致场景,集本地特色美食、传统文化演出、国风文创,非遗工坊、数字交互等业态于一体,搭建县域乡恋情感回归地。

文化传承与创意产业

通过融合与转化、创新产品与服务以及人才与平台的建设举措,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和文化传承的双赢局面。

我们在全国各地发起了一场“民谣返乡运动”,呼唤大家回归土地、关注县域、投身乡村、歌唱中国。

2024年初与内蒙古合作,推出《“歌游内蒙古”区域文旅品牌建设行动方案》,将音乐与旅游深度融合,让游客在歌声相伴的旅程中领略多彩内蒙古。

这次返乡以民族民谣为切入口,不是一个启蒙者的眼光,而是重回生命之初,重新感受大地,感受那片土地上亲人们的精神与心灵。

农产品深加工与出海

通过深化农产品的加工层次,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并结合销售策略与品牌建设,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

2023年6月8日,我们在世界旅游组织总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茶和天下·雅集——信阳毛尖专场”活动,信阳毛尖茶作为中国文化瑰宝,向世界传播了中国美好形象。

2024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36.75万吨,出口总额高达7.39亿美元,其中,信阳毛尖茶做出重要贡献。河南茶飘香“新丝路”,迄今已出口至乌兹别克斯坦、捷克、塞内加尔、科特迪瓦、尼日利亚、韩国等19个国家和地区。

未来我们将与更多世界组织合作,搭建中国好物推广平台,展现中国乡土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激发国际社会对中国人乡恋情感的理解与共通。

科技赋能与数字乡村

2024年6月28日,上海数据交易所启动全国首个数据资产交易市场的试运行,德清城市数据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形成的城市综合数据资产成为第一个挂牌的城市侧数据资产,估值约1.92亿元。

数据资产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为五大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的核心驱动力。我们计划与大数据交易所合作,建立“乡恋消费数字大模型”,高效整理与分类,将乡恋资源转化为数据资产。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通过合理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绿色农业与食品加工、推动生态旅游与民宿等产业的发展,实施绿色管理和倡导绿色消费等措施,实现县域的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2024年我们打造了“直尕思得恩施要得”的恩施文旅形象,发挥“土、硒、茶、凉、绿”的五大特色优势,在“绿水青山”中找到了“金山银山”的恩施路径,为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乡恋是中国人一种深刻而持久的情怀,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连接个人与故乡、历史与现代、国内与世界之间的一条纽带。乡恋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表达,更是一种多维度的社会现象,它涵盖了文化、经济、人才、项目和投资等多个方面。

在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乡恋情感的积极作用,引导更多的人才、资金和资源流向乡村,为乡村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我们也呼吁未来更多关于“乡恋经济学”应用在县域经济中落地。这将有助于促进县域消费的繁荣和发展,为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推广)(德安杰环球顾问集团  慈春雷)

【责任编辑:曹洋】
聚焦
产业调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