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海翻涌产业兴,共富共享绘新篇 ——万安县积极探索“三方得利”林业产业 联农带农发展机制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产业供销>

绿海翻涌产业兴,共富共享绘新篇 ——万安县积极探索“三方得利”林业产业 联农带农发展机制

2024-12-25 11:00:36

来源: 中国网产业供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风展绿海浩渺,林间生机盎然。在江西省万安县的广袤林海间,一场关于林业产业的深刻变革正在悄然发生。五云林场与涧田乡成功签约流转1271亩集体山场,标志着万安县林业“三方得利”共富共享模式的崭新启航,实现了万安林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增值增效。

“绿海扬波”,筑牢生态之基

创新“国有林场+两山公司+集体林”的经营模式。该县充分挖掘县五云林场技术资源优势,在集体林经营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建设中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零散林地集中统一经营管理,实现了对乡镇林地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这一创新举措,不仅盘活了沉睡的山林资源,更筑牢了生态之基。县五云林场今年场外造林1356余亩,林下、林间套种中药材5000余亩,采取三方共建共享的三方得利模式,建设高产油产基地1000余亩,建设毛竹笋竹两用林、用材林基地5000余亩,将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意盎然的“聚宝盆”。

创新“林场+村委会+村小组”合作业态。该县充分利用国有林场和村集体在人力资源和市场等方面的互补性,发挥国有林场联营带动作用,在韶口乡韶口村打造800亩高标准油茶基地,林下套种蔓荆子等中药材,产生收益后按6:1:3的比例进行收益分成。

推广“林业+林企+林农”服务业态。该县安排林业技术服务团队宣传指导林下经济基地建设,在高陂镇推广了“林下种”、“林中养”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引进江西山好森林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130余亩的草珊瑚、虎杖、黄精等中药材基地,采取“保底租金+收益分红”模式,为村集体每年增收4万元以上,带动林农就业30余人。

“林间淘金”,共绘富裕之图

科学谋划,打造林农增收新动能。一是合理规划。县林业部门根据市场需求、立地条件、光照强度逐村、逐乡规划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布局林下中药材的品类,确保林下经济发展不是“一阵风”。该县围绕市场需求谋划“一村一百亩基地,一乡五百亩产业基地,国有林场3000亩产业基地”进一步做大做强基地引领林下经济健康发展。二是示范推广。该县紧密依靠科学院所发展新品种新产业。与山海农科院推广石蒜种植,与亚林中心在弹前实验推广沙尔鹿茸草种植,加强与竹子研究开发中心合作,与本地粮油加工企业发展富硒笋粉、笋面加工业,大力发展竹笋深加工。三是模式创新。运用生态化培育、清洁化生产和循环化利用等模式推动林下种养业更好服务生态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林农、家庭林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推动经营模式创新,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形成一个产业多方利用的立体化经济全产业链。创新合作模式,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办主体互相协同的体系化、组织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加速创新资源的配置、流通、交互方式,推动林下经济迈向科技含量更高、创新成分更浓、生态效益更显、经济价值更高的新台阶。

基地示范,打造市场主导新优势。一是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开拓符合市场需求的羚羊种养品类。该县打造山香圆、岗梅、虎杖等种植基地,推动山香圆等成为优势产业。要与二产加工企业引进相衔接,优化升级黄精、草珊瑚、洛神花等产业基地,力保传统产业在该县形成二产加工优势。二是坚持“一县一品,一村一基地”,聚指成拳形成万安优势产业。该县围绕打造山香圆道地药材、道地药材品牌推广种植采集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虎杖等产业,形成万安种植面积的突破,力争塑造“山香园之乡”“虎杖之乡”。三是坚持“用好新造林,用足退耕林”政策。该县有针对性打造林下复合经营产业基地,充分利用林下空间、林缘空间,示范引领水肥共享、生产抚育共存、以短补长等促使林下经济和谐发展。

“三三驱动”,探索共富之路

三化机制,为林业发展注入动力。万安县创新推行合作主体单一化、种植生产订单化、项目建设奖补化的“三化机制”,为林业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与企业签订投资协议,确定合作主体负责林地流转;积极寻求中药材销售途径,促成合作社与供销社本草公司签订收购协议;鼓励林业企业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并给予奖补支持。这一系列举措,不仅降低了市场风险,更提高了林地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益。

三元共建,构建产业发展共同体。一是支部引领共建。坚持村级搭台,采取“党支部引领的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方式,通过共建基地、帮带销售,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联合发展“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由独家独户迈向规模化发展。二是企业带动共建。充分发挥企业建基地、带农户、接市场的独特优势,在村集体统一流转林地林权、完善水电路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精准引进龙头企业联建产业基地,并通过推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户经营的“五统一分”服务模式,实现企业和村集体、农户联动发展。三是集聚升级共建。针对偏远山区无资源、发展途径单一的村,由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牵头,整合产业相近、地域相邻的村庄资金和集体资产,采取“飞地置业”的方式与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基地,让偏远村也有“致富产业”。

三方得利,让林业产业长效发展。该县创新推行产业发展“1+1+1”共富模式,推动村集体、企业、农户共同参与收益分配。一是集体服务得利。鼓励村集体主动帮助联系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源、劳动力等方面的问题,协调解决企业与村民之间发生的矛盾,落实助企纾困各类政策资。引导村集体以财政投入量化股权、基础设施折资入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村集体根据产业经营状况和参与产业管理服务水平,采取“保底收益+股权分红”的方式,定期收取服务费用和股权分红。建立激励机制,从村集体经济收益中提取干部贡献奖励,充分激发村干部投身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企业增效盈利。通过村集体统一流转林地林权,集中连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实现生产要素优化整合,扩大经营规模,在此基础上企业发挥专业优势,引进新品种、新设备、新技术等利用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获得产品附加值和经营效益,依托万安丰富的富硒土壤资源和生态优势,按照“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模式,打造绿色优质富硒农产品品牌,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农户多元获利。探索推行“五金”富农助农模式,推动农户由流转土地得微利向流转土地得租金、就业务工得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自主经营得现金、产业奖补得奖金等综合性增收转变。同步实施“党建+致富能力培训”系统工程,让过去的学员变成现在的教员,推动农户由单纯增收向掌握致富能力转变。

山青民富林兴,万安县的林业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山更青了,水更绿了,林农的腰包也更鼓了。在“三方得利”模式的驱动下,万安县正奋力探索一条先富带后富、区域共同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责任编辑:曹洋】
聚焦
产业调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