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海翻涌产业兴,共富共享绘新篇 ——万安县积极探索“三方得利”林业产业 联农带农发展机制
风展绿海浩渺,林间生机盎然。在江西省万安县的广袤林海间,一场关于林业产业的深刻变革正在悄然发生。五云林场与涧田乡成功签约流转1271亩集体山场,标志着万安县林业“三方得利”共富共享模式的崭新启航,实现了万安林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增值增效。
“绿海扬波”,筑牢生态之基
创新“国有林场+两山公司+集体林”的经营模式。该县充分挖掘县五云林场技术资源优势,在集体林经营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建设中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零散林地集中统一经营管理,实现了对乡镇林地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这一创新举措,不仅盘活了沉睡的山林资源,更筑牢了生态之基。县五云林场今年场外造林1356余亩,林下、林间套种中药材5000余亩,采取三方共建共享的三方得利模式,建设高产油产基地1000余亩,建设毛竹笋竹两用林、用材林基地5000余亩,将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意盎然的“聚宝盆”。
创新“林场+村委会+村小组”合作业态。该县充分利用国有林场和村集体在人力资源和市场等方面的互补性,发挥国有林场联营带动作用,在韶口乡韶口村打造800亩高标准油茶基地,林下套种蔓荆子等中药材,产生收益后按6:1:3的比例进行收益分成。
推广“林业+林企+林农”服务业态。该县安排林业技术服务团队宣传指导林下经济基地建设,在高陂镇推广了“林下种”、“林中养”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引进江西山好森林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130余亩的草珊瑚、虎杖、黄精等中药材基地,采取“保底租金+收益分红”模式,为村集体每年增收4万元以上,带动林农就业30余人。
“林间淘金”,共绘富裕之图
科学谋划,打造林农增收新动能。一是合理规划。县林业部门根据市场需求、立地条件、光照强度逐村、逐乡规划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布局林下中药材的品类,确保林下经济发展不是“一阵风”。该县围绕市场需求谋划“一村一百亩基地,一乡五百亩产业基地,国有林场3000亩产业基地”进一步做大做强基地引领林下经济健康发展。二是示范推广。该县紧密依靠科学院所发展新品种新产业。与山海农科院推广石蒜种植,与亚林中心在弹前实验推广沙尔鹿茸草种植,加强与竹子研究开发中心合作,与本地粮油加工企业发展富硒笋粉、笋面加工业,大力发展竹笋深加工。三是模式创新。运用生态化培育、清洁化生产和循环化利用等模式推动林下种养业更好服务生态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林农、家庭林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推动经营模式创新,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形成一个产业多方利用的立体化经济全产业链。创新合作模式,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办主体互相协同的体系化、组织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加速创新资源的配置、流通、交互方式,推动林下经济迈向科技含量更高、创新成分更浓、生态效益更显、经济价值更高的新台阶。
基地示范,打造市场主导新优势。一是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开拓符合市场需求的羚羊种养品类。该县打造山香圆、岗梅、虎杖等种植基地,推动山香圆等成为优势产业。要与二产加工企业引进相衔接,优化升级黄精、草珊瑚、洛神花等产业基地,力保传统产业在该县形成二产加工优势。二是坚持“一县一品,一村一基地”,聚指成拳形成万安优势产业。该县围绕打造山香圆道地药材、道地药材品牌推广种植采集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虎杖等产业,形成万安种植面积的突破,力争塑造“山香园之乡”“虎杖之乡”。三是坚持“用好新造林,用足退耕林”政策。该县有针对性打造林下复合经营产业基地,充分利用林下空间、林缘空间,示范引领水肥共享、生产抚育共存、以短补长等促使林下经济和谐发展。
“三三驱动”,探索共富之路
三化机制,为林业发展注入动力。万安县创新推行合作主体单一化、种植生产订单化、项目建设奖补化的“三化机制”,为林业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与企业签订投资协议,确定合作主体负责林地流转;积极寻求中药材销售途径,促成合作社与供销社本草公司签订收购协议;鼓励林业企业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并给予奖补支持。这一系列举措,不仅降低了市场风险,更提高了林地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益。
三元共建,构建产业发展共同体。一是支部引领共建。坚持村级搭台,采取“党支部引领的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方式,通过共建基地、帮带销售,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联合发展“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由独家独户迈向规模化发展。二是企业带动共建。充分发挥企业建基地、带农户、接市场的独特优势,在村集体统一流转林地林权、完善水电路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精准引进龙头企业联建产业基地,并通过推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户经营的“五统一分”服务模式,实现企业和村集体、农户联动发展。三是集聚升级共建。针对偏远山区无资源、发展途径单一的村,由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牵头,整合产业相近、地域相邻的村庄资金和集体资产,采取“飞地置业”的方式与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基地,让偏远村也有“致富产业”。
三方得利,让林业产业长效发展。该县创新推行产业发展“1+1+1”共富模式,推动村集体、企业、农户共同参与收益分配。一是集体服务得利。鼓励村集体主动帮助联系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源、劳动力等方面的问题,协调解决企业与村民之间发生的矛盾,落实助企纾困各类政策资。引导村集体以财政投入量化股权、基础设施折资入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村集体根据产业经营状况和参与产业管理服务水平,采取“保底收益+股权分红”的方式,定期收取服务费用和股权分红。建立激励机制,从村集体经济收益中提取干部贡献奖励,充分激发村干部投身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企业增效盈利。通过村集体统一流转林地林权,集中连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实现生产要素优化整合,扩大经营规模,在此基础上企业发挥专业优势,引进新品种、新设备、新技术等利用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获得产品附加值和经营效益,依托万安丰富的富硒土壤资源和生态优势,按照“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模式,打造绿色优质富硒农产品品牌,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农户多元获利。探索推行“五金”富农助农模式,推动农户由流转土地得微利向流转土地得租金、就业务工得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自主经营得现金、产业奖补得奖金等综合性增收转变。同步实施“党建+致富能力培训”系统工程,让过去的学员变成现在的教员,推动农户由单纯增收向掌握致富能力转变。
山青民富林兴,万安县的林业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山更青了,水更绿了,林农的腰包也更鼓了。在“三方得利”模式的驱动下,万安县正奋力探索一条先富带后富、区域共同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