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产业供销>

一栋楼就是一条产业链 产业园区转型发力正当时

2024-12-13 11:06:38

来源: 人民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成都武侯经济开发区的一栋楼里,一家微波通讯产业的“链主”企业引领了30余家相关产业链企业入驻。不用走出这栋楼,企业的业务员们只需简单的坐电梯上下楼就可以和上下游企业面谈业务。一栋楼就是一条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产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小单元”,是推动产业集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平台。当前,随着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产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机遇。

在过去,园区大多引进制造型企业,产业结构单一化,缺乏多元化发展,仅仅是生产要素的物理聚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园区的发展潜力。

业内专家认为,园区应当是产业的发展、产业的集聚,让产业上下游的生产要素在园区内发生“化学反应”,实现产业紧密的创新合作关系,并形成显著的产业集聚效应,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

近年来,各地产业园区纷纷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因地制宜发挥产业优势,探索创新要素的优化组合,让技术、人才、资金、数据和政策等各种要素在园区汇聚,形成产业联动发展的新生态。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178家国家高新区实现园区生产总值18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约14%;实现工业增加值9.2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约23%。178家国家高新区集聚了全国约30%的高新技术企业、40%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的科创板上市企业。

散落于全国各地的星星点点的产业园区里,无数思维的火花不断激荡、碰撞,创新发展的动能源源不断。

日前,在西安市碑林科技产业园,某文化创意设计公司的运营总监权少峰约在同一楼层办公的某玩具公司总经理助理范楷共同探讨毛绒玩具研发方案。此前,在产业园举办的一场政策宣讲会上,两家达成了毛绒文创研发制作合作项目。同在一座楼上办公,双方业务交流和沟通十分便捷,大大加快了项目的研发进程。

据了解,早在2008年,碑林科技产业园便已建立了陕西动漫产业平台,为孵化中的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推动了众多文化与科技融合类企业的创业与发展。

要素不断汇聚、产业高度协同,园区发展的“新”和“质”都在不断攀升。

“过去我们跟合作伙伴反复讨论、打样、调整,远程沟通既耗时又费力;而现在不出园区就能跟邻居达成合作,真是太方便了。”权少峰说。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巨变,产业园区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承载了“产业”发展的未来,国家和市场都对产业园区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期望。

今年一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依托龙头企业培育未来产业产业链”,结合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产业特色化集聚发展。

新质生产力发展与技术进步息息相关,如何通过有效策略提升新质生产力产业集聚区的创新质效,是当前未来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课题。

业内专家认为,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需要加强对研发能力的投入,紧密与产学研相关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要加快完善园区的信息化建设,为整体数字化转型做支撑,同时鼓励企业开发、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处理和分析技术,提升整体生产和管理效率;此外,园区应从产业集聚形态、未来产业选择与锚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优化考虑,以满足城市发展和产业竞争的需要。(焦磊)


【责任编辑:曹洋】
聚焦
产业调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