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产业供销>

加快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各地稳步推进改革促进“三农”发展

2024-07-24 16:25:31

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盛夏时节,在广袤的田野,农民辛勤劳作,为秋粮生产夯实基础;颜色缤纷的果园、菜园、草场和海洋牧场,丰收的希望正在孕育;风光旖旎的乡村迎来各地游客,给村庄带来生机……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近年来,各地稳步推进改革,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部署,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现代农业展现新变化

“虽然今年遭遇了旱涝天气,但规模化种植方式,便于及时采取应对办法,给秋粮生产打下了好基础。”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道口镇赫马岭村党支部书记魏振伍说,今年夏播期间高温少雨,机灌站为粮田浇上了水;近期鲁南地区经历强降雨,土地集中连片后新开挖的排洪沟发挥了关键作用。

十多年前,赫马岭村是一家一户种植,小麦、玉米亩产只有七八百斤。2015年,在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的指引下,村里引导大家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组建包括农机手、种田专家、管理能手在内的团队,对托管的土地实行耕种管收“保姆式”服务。2023年玉米亩产近1300斤,2024年小麦亩产超过1100斤。

赫马岭村的变化,是我国深化农村改革,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的制度体系初步确立,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稳步推进。

改革增动力、添活力。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39万亿斤,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此次发布的决定提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农民合作经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民增收增添新动能

“今年2月,我们连续第七年拿到分红,每人700元,实现分红六连增。”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严金昌说。

小岗村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发源地。近些年来,村里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盘活资源资产的同时,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村里规划建设小岗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小岗盼盼食品有限公司等项目陆续落户。当地还积极推进“乡村旅游+”模式,2023年实现经营收入约1156万元。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农业农村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2016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印发,对改革作出总体部署。目前,农村集体家底基本摸清,农村集体组织成员基本确认,全国在农业农村部门登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约98万个。

各地因地制宜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经营性财产参股等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2022年全国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6711.4亿元,年经营收益超过5万元的村占全国总村数的60.3%。

2024年6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这将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地位、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的同时,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重要作用。

此次发布的决定提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

乡村发展呈现新气象

近日,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右所镇,盛开的海菜花引来游客观赏。松曲村村民杜珍红和妻子正乘舟采收海菜,一年能增加两三万元的收入。

根据洱海治理和市场需求,洱源县将人工种植海菜作为重点绿色生态产业进行扶持,用海菜取代一些传统“大肥大水”作物,年产值2160多万元,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近年来,我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乡村发展呈现新气象。

针对日益趋紧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约束,我国加快构建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实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长江流域禁捕补助、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一系列政策。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建设。多部门联合创建了293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和2968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各地结合传统节庆举办富有农趣农味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村BA”“村超”等农民体育活动火爆出圈,优秀农耕文化不断传承发扬。

此次发布的决定提出,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记者 于文静  胡璐  叶婧  熊轩昂  陈诺)

【责任编辑:曹洋】
聚焦
产业调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