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产业供销>

做好“农”的文章 书写振兴“答卷”

2024-07-10 14:52:00

来源: 中国网产业供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今年以来,河南省三门峡市农业农村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按照现代化三门峡建设“13561”工作布局,紧紧围绕“农”字做文章,锚定特色农业强市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全力抓好粮食生产,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统筹提升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乡村振兴工作交出了“亮丽答卷”。在全省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中,该市位居全省第5名,并作了典型发言。据测算,今年上半年三门峡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3%,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9253.3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1%,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前列。

聚焦“五良”措施,进一步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以来,三门峡市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积极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推行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集成融合,探索出了“提效率、提地力、提单产,减水、减肥、减人工”的小麦大面积单产均衡增产之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一是建良田,稳产增产筑根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按照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环境生态化“六化”要求,落实“投融建运管”一体化市场化推进模式,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质改造。今年,全市利用增发国债项目,组织实施7.6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其中新建4.9万亩,改造提升2.7万亩,涉及渑池县、灵宝市、陕州区,总资金1.77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工程建设完成20%,预计年底前全面完工。建成后,全市高标准农田将达到101.3万亩。

二是育良种,粮食高产育“芯”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子安全,才有粮食安全。三门峡市不断加大良种的培育,持续推进小麦新品种选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等工作。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实放科技攻关项目11项,完成农业技术推广项目6项,选育审定小麦新品种7个,其中4个取得了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获得科技进步奖7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这些新品种的不断推广和改良,为粮食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是施良法,绿色循环可持续。良种还要良法配。近年来,三门峡市大力推广粮食绿色高产高效集成技术、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水肥一体等新技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全市建立“三新”技术示范区16个,示范面积6.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206.7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90.5%,施用有机肥72.7万亩。数据显示,通过集成推广良种良机良法所种出的粮食产量平均增加10%,小麦亩均增产35公斤,玉米亩均增产30公斤。

四是用良机,科技赋能提质效。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机现代化。按照精准、减损、智能、提效的原则,不断推动智能、绿色、高效粮食收获机械应用,挖掘粮食机收减损潜力,实现从浇灌、植保到收割全程自动化、机械化。据统计,今年三门峡市已争取中央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1239万元,补贴机具161台,受益农户136户,补贴资金48.346万元。“三夏”期间全市投入1157台联合收割机,小麦机收率达到98.6%,确保了小麦“颗粒归仓”,秋粮全部入地。同时,积极谋划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共谋划农机设备更新项目25个,项目总投资5.4885亿元,其中智慧农机装备提升项目5个,畜禽农机设备提升项目3个,植保农机设备提升项目3个,果园农机设备提升项目2个,烘干设备提升项目2个,农机报废更新项目10个。

五是行良制,规模经营促发展。以农业企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对接规模化,把分散小农户与统一大市场联结起来,鼓励有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并优先向规模化种植地块倾斜。同时,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导服务体系,不断探索流转土地统一发包、组建新型合作农场、社会化托管服务等三种适度规模经营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4635家,其中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达到44家;家庭农场总数4228家。

聚焦“五化”路径,进一步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三门峡市抢抓机遇,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促进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智能化、绿色化。

一是规模化生产夯基础。规模生产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础。紧紧围绕果、菌、药、菜、牧等特色产业,科学规划、调整结构,推动特色产业规模生产。果品业,围绕卢氏官道口—灵宝寺河山—陕州二仙坡“苹果黄金带”,稳定高山苹果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红啤梨、软籽石榴、玉露香梨等特色水果栽培面积,推动水果多样化供给。今年以来,新栽植水果1.09万亩,其中苹果0.11万亩、特色水果0.98万亩,预计年底果品面积将稳定在240万亩。食用菌,着力扩规模、提品质、增效益,推动由林下种植向设施大棚种植、由传统生产向环保生产、由普通品种向名优品种转变。截至目前,栽培规模4.07亿袋,占全年目标的81.4%。中药材,按照适度集中的原则,突出发展以连翘、丹参、柴胡等为主的道地药材,统筹发展黄精、板蓝根、五味子等适销对路药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药材种植格局。目前人工种植道地药材面积97万亩,占全年目标的96%。蔬菜,重点发展设施蔬菜基地,高山越夏蔬菜基地和单品种蔬菜基地,提高蔬菜综合生产能力。截至目前,播种面积30.4万亩,占全年目标的76%。畜牧业,稳定生猪产能,推动牛羊产业发展扩群增量、提质增效。截至目前,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5万吨、2.3万吨、1.2万吨,分别占全年目标的53%、58%、60%。

二是标准化建设促提升。标准化生产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制定生产标准。近年来,三门峡市共修订颁布了市级以上生产标准125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45项,推动了特色产品有标可依、按标生产。加强基地建设。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推动农产品基地生产标准化。创建了4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国家级“三品一标”基地、1个省级“三品一标”基地、3个省级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有2个生产基地入选首批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优势品牌。积极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行动,打造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截至目前,全市有效期内的绿色食品有101个,名特优新农产品2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4个,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总数达到135个。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总数达到47个,其中区域公用品牌10个,农业企业品牌13个,农产品品牌24个。

三是产业化发展聚合力。产业化发展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推进全产业链发展。深入实施“11335”行动,延链补链、扩链强链,着力打造苹果100亿级、食用菌100亿级产业集群,中药材300亿级、生猪300亿级产业集群和500亿元级的食品工业产业集群。目前全市苹果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30亿元,食用菌142亿元,中药材203亿元,畜牧业310亿元。坚持项目引领。截至目前,已争取到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重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施种植条件改善等项目40个,总投资7.52亿元。其中卢氏县成功入选国家级中药材产业集群项目,总投资2亿元,国家级产业集群达到2个;新建在建亿元以上重点畜牧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42.5亿元,已完成投资16亿元。同时,抓实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资金管理。截至目前,全市纳入年度实施计划项目226个,投资总金额9.86亿元,已开工项目209个,项目开工率92%;全市衔接资金预计投入9.53亿元,已对接6.66亿元,对接率87%,已下拨5.65亿元,已支付2.87亿元,支付率43.20%。培育壮大主体。三门峡牡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总数达到4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23个,其中省级25个、市级94个。新增农民合作社35家,总数达到4635家;新认定5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总数44家;新发展家庭农场28家,总数4228家。

四是智能化管理增效益。数字农业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呈现。三门峡市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重点,选择产业有基础、市场有需求、技术有支撑的领域整合资源、重点发力、示范带动,加快推进乡村数字化、智能化。灵宝市入选国家级数字乡村示范、卢氏县入选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建设。按照“一村九园”模式,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及设备,建设省级数字乡村数据中心,目前,已建成寺河山智慧果园物联网信息中心、灵宝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等平台,推动果品生产信息的实时上传、全程监测记录和水肥一体自动化控制,实现生产全程可监管、可追溯。同时,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创新开发“智慧兴贤里综合服务”平台,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脱贫成果巩固,推动数据共建共享、平台互联互通,打造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五是绿色化转型添动能。绿色发展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底色。三门峡市持续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指导农民科学肥水管理,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成果落地。加快“三新”集成配套推广,探索整村整乡推广“三新”(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集成模式。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目标,统筹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农膜的有效回收和无害化处理,不断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3%以上;地膜回收率在95%以上;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1%以上。

聚焦“五新”方法,进一步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走深走实

今年是河南省全面学习“千万工程”的关键之年,三门峡市推出了多项全省率先之举,建设新载体、践行新理念、发展新模式、健全新机制、培育新农人,对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初步给出了一条具有豫西丘陵山区特色的学习“千万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系统解法。

一是建设新载体。学习“千万工程”,县域是关键载体和单元。三门峡市以县域单元为载体,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为载体,顶格谋划、顶格推动建设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成为打造乡村振兴三门峡样板的关键抓手。今年以来,我们持续深化“五园八线路九基地”的产业布局及乡村旅游线路。截至目前,沿黄90个村庄规划应编尽编,87.5%的沿黄村庄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持续深化“天下黄河,乡遇大安”、“黄河聚落,移民城村”、“千年枣乡,诗意后地”、“九曲黄河,大美东寨”等4个示范村建设,后地村“灵宝明清古枣林”成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沿黄乡村振兴呈现以点带面、由线到面的发展态势。

二是践行新理念。坚持运营思维,挖掘乡村潜力、激发内生动力,释放发展活力,以运营前置理念推进乡村建设。以灵宝市尹庄镇为例,尹庄镇前期主打“招商式运营”,以经营主体的需求为运营目标,政府负责配套设施提标改造、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和历史民俗文化挖掘植入,精准招引优质经营主体;中期主打“服务式运营”,特聘专业人士担任唐窑村、寺洼村乡村CEO,指导经营主体做好品牌运作、市场营销等工作,积聚乡村人气名气;后期主打“陪伴式运营”,探索建立“一社一企+N部”的镇级集体经济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镇村、国有企业、经营主体三者之间开展常态化沟通协作,帮助乡村进一步完善配套、丰富业态,推动网络流量转化为客流量、客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今年,全市将高标准建设20个示范村,统筹推进50个和美乡村、70个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创新探索有效的乡村运营新模式,进一步推动产村融合、共建共富。

三是发展新模式。今年以来,三门峡市多次组织领导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对标先进经验,找到了一条片区组团发展的新模式。立足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灵宝市、全省乡村建设示范县义马市等县域基础,制定了三门峡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五年行动方案。同时,在片区发展方面,强调以交通干线、河流、产业带为轴线,以村庄为单元,整合优势资源、促进融合发展,推动各村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带,推动形成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乡村振兴片区,形成规模效应。

四是健全新机制。结合实际,不断健全学习“千万工程”新模式、新机制。监测帮扶机制。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健全“动态比对+预警反馈+实地核查+识别纳入+跟踪帮扶”监测预警机制,一户一策、精准帮扶,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实帮、应消稳消。截至目前,全市已消除风险监测对象7495户21116人,风险消除率51.22%,较2023年底提高3.06个百分点,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常态化推进机制。建立市域现场观摩+推进会的常态化机制,定期通过现场会,对全市各县(市、区)进行阶段性评估。联农带农机制。比如,灵宝市大力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注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257个,吸纳入股群众2.2万余户,其中135个合作社实现了分红,增加村集体收入1100余万元,群众增收6600余万元。一体推进机制。探索建立投融资机制、项目建设机制、运维管护机制等,按照“上级资金争取一点儿、融资渠道筹措一点儿、镇级财政拿出一点儿、经营主体投资一点儿”的思路,着力破解“谁来投”“谁来建”“谁来管”以及“钱怎么融”“如何还”等难题。

五是培育新农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新征程需要“新农人”,新时代呼唤“新农人”。近年来,三门峡市聚焦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以培育高素质农民为抓手,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通过实施“头雁”行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民大培训等行动,大力开展涵盖农业技术、电子商务、经营管理等内容的培训,带动培育更多有情怀、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时代“新农人”。上半年,完成农业技能培训人数1129人;共认定市级乡村工匠名师、大师28人,认定省级乡村工匠名师1人。新增技能人才持证535人;新增高技能人才64人,带动培训农民3.2万人次。“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激活新动能,增强新活力。市农业农村局被省政府授予“首届河南省技能人才高地建设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现代化三门峡建设的攻坚之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转变职能、提升效能、加快融合、改进作风,适应新形势、发挥新优势、增强新动能,一步一个脚印压实工作责任,层层递进、久久为功,把“农”的这篇文章做大做活做得更加精彩,为现代化三门峡建设提供坚强保障。(作者:三门峡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何耀武)

【责任编辑:曹洋】
聚焦
产业调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