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4年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大会在安顺关岭举行
7月4日,在素有“关山飞度•岭秀黔中”美誉的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云贵高原道地药材关岭集散中心,召开了贵州喀斯特中药民族药野生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贵州省2024年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大会和中国民族医(关岭)首届百医大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安顺市委书记杨昌鹏,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方涛,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安仕海及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中药材专委会会长、北药集团董事长公晓颖等出席本次会议。
本次大会以“保护中药民族药新质生产力资源,促进中医药产业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聚集优质资源,引进优强企业,完善产业链条,推动贵州中药材产业创新发展。
会上,关岭自治县委书记韦朝虎致欢迎辞,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关岭自治县中药材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和本次大会的意义。安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中药材专委会会长、北药集团董事长公晓颖,贵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邬卫东发表讲话。他们高度赞扬了贵州中药材产业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并表示将全力支持贵州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拓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天津中医药大学荣誉校长张伯礼发表讲话,对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宣布贵州喀斯特中药民族药野生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正式成立,随后为专家智库成员颁发聘书。
作为全国道地药材主产区,贵州生态禀赋良好,药用植物种类丰富,数量居全国前列。截至2023年底,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803.07万亩、产量305.59万吨、一产产值299.7亿元。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三,产量产值居全国前五,49个单品种植面积超万亩,36个单品一产产值超亿元,天麻、石斛、白及种植面积全国第一,太子参和薏仁米等赢得全国市场定价权,已成为全国主要的中药原料供应基地。
“贵州中医药,资源禀赋与绿色生态交相辉映,政策红利与产业布局相得益彰,数字经济与区位优势相辅相成。”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宋文勇副局长作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推介。他阐述了贵州中医药的资源禀赋、产业布局、政策红利以及区位优势,为与会者描绘了一幅贵州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的蓝图。
毕节市农业农村局朱政副局长就重点单品“贵天麻”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从天麻的历史底蕴、品质药效以及发展势头等方面入手,分享了推进天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
随后,关岭自治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严再正对关岭县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及招商引资情况进行了推介。珍宝岛集团分享了作为贵州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在贵州投资建设的经验。民族医科技〈关岭〉公司吴坚详细介绍了民族医药在贵州的发展情况、优势特色以及未来规划。
在学术交流环节,会议邀请了京农业大学中药材研究所所长郭巧生教授、贵州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原院长杜江教授以及现任院长庞玉新教授等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他们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深入探讨了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理论体系、创新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为贵州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支持和指导。
在签约仪式环节,会议共进行了三组签约。首先进行的是GAP基地共建签约仪式,多家企业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旨在通过共建GAP基地,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随后进行了产销合作签约仪式和产业招商签约仪式,多家企业与贵州当地的中药材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最后,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方涛作总结发言。他对本次大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祝贺并强调,为实现中药材大省向强省的转变,需聚焦关键领域,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单品培育,特别是天麻等特色产业,通过规模扩张、加工升级、市场拓展和品牌塑造,打造百亿级单品。同时,推进地方特色中药材的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加快中药材GAP基地建设,提升药材质量,构建道地药材优质优价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龙头企业,确保项目落地见效,巩固拓展产销渠道,借助中药饮片集采等机遇,建设产地交易市场和集散中心,完善仓储物流设施,优化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推动种植基地与制药企业、中医院合作。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选取试点村,通过多元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形成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会前,参会人员现场观摩了贵州喀斯特中药民族药野生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组培实验室、黔药源众鑫中药饮片厂、贵州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中心(种质资源圃)、关岭县中医医院、黄果树森林医养基地、断桥镇天门冬种植基地等,亲身感受了贵州中药材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和独特魅力。
此次会议由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安顺市人民政府主办。(刘延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