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产业供销>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07-03 16:07:33

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县域经济是依托城乡双向人力流、物资流和信息流形成的具有整体功能的开放性区域经济系统,是国民经济运行体系坚实的支撑。当前,我国县域经济正处于现代化发展的变革期和加速期,亟须以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加快赋能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县域新质生产力,亟待破除三大认识误区。

破除“无关论”。“无关论”认为新质生产力应当在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进行实践探索,而与科技资源较为匮乏、创新能力不足的县域关系不大。这种观点没有看到县域具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劳动力、自然资源、生产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条件,也没有看到县域具有发展新质生产力涵盖的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及数字经济部分生产环节的条件,更没有看到县域也是全国甚至全球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发展必需的重要一环。

破除“同一论”。“同一论”则是对立于“无关论”的另一个极端,它认为在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新质生产力具有同一性,倾向于搞城乡区域一种模式。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之间的发展方式存在天壤之别,不同县域之间的发展水平、发展基础、资源禀赋迥异,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各有不同。因此,要立足实际、尊重规律、因地制宜探索县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路径。

破除“绝对论”。“绝对论”认为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是截然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意味着要消灭和取代传统生产力。“绝对论”既没有认识到两种生产力之间“你中有我”的渐进转化关系,也没有看到传统产业中也可能孕育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条件,否定了新质生产力可以存在于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合理性。通过数字赋能、技术改造等方式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达之一。

发展县域新质生产力,目前还面临一些现实问题,比如新质生产力创新转化不够足、新质生产要素集聚度不够高、新质生产力发展环境不够优等。为此,发展县域新质生产力,要立足县域特点,坚持先立后破、循序渐进,因地制宜、有所侧重,注重“四个结合”,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注重有根挖潜与赛道抢位相结合,厚植县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载体。要聚焦县域发展历史悠久的“有根”产业,加快推进企业数智化更新和技术改造,实施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打造县域“数字+”产业、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要抢抓“新赛道”产业,立足县域资源禀赋,有效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县域布局,抢占现代产业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部分环节。要利用县域文化、生态和环境等优势,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生态康养等服务业新赛道。要推进县域经开区和工业集中开发区提质扩面,推进“僵尸企业”退出和闲置土地盘活,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益。

注重原始创新与转化应用相结合,释放县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力。要主动融入区域科技创新,有条件的县域要积极引入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室、中试基地、创新中心等平台,力争成为创新策源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自建或联建研发机构,建立完善研发机构组织体系。要支持组建校院企地协同创新联合体,聚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建立政产学研用创新联盟。要夯实创新政策支撑,深化风险投资、产业基金、优惠信贷等金融支持,推行“县聘企用”等人才培引新模式,强化高层次科创人才培养和引进。

注重多元融入与分工合作相结合,积蓄县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区域势能。要推进县域融入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优化“研发创新在都市、生产转化在县域”格局,探索“总部+基地”模式,强化县域承接都市圈和城市群产业外溢功能。要促进技术、品牌、人才等要素共享,组建产业联盟、产业化联合体等载体,加快构建县域分工协作体系,形成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链。

注重软性提升与硬件改造相结合,优化县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环境。要加快县域“人、地、钱”等要素与都市圈和城市群、县域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强化县域新质生产力各类要素的高效集聚。要强化县域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县域“交供邮”融合发展,提高县域物流仓储效率,夯实县域新质生产力“数字”基础。要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和产业全链条,从政务环境、政策环境、人文环境等全方位出发,优化政务服务,营造县域新质生产力发展一流环境。作者:刘立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责任编辑:曹洋】
聚焦
产业调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