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三农”新路径:精准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一场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深刻变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乡村振兴,不仅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更是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在这场伟大的实践中,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其力量不可小觑。而“金融村官”这一创新举措,正是将金融的活水精准引入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金融村官”,一个既熟悉又新颖的身份,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官员,而是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派驻到乡村,深入一线,为农民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专业人才。他们以满腔的热情和专业的知识,扎根乡村,与农民同呼吸、共命运,共同绘制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金融村官的下沉,是金融服务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他们通过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乡村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农民群众的金融诉求,将金融政策、金融知识、金融产品精准送达田间地头、千家万户。他们不仅是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更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推动者,用金融的力量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金融村官”是一种在中国农村地区推行的金融支持和服务模式,旨在通过专业的金融服务人员下沉到乡村,提升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普及金融知识。具体而言,“金融村官”通常由金融机构(如农商银行)选派,具有一定的金融知识和技能,他们在农村主要担任以下角色:第一,金融知识传播。向农民普及金融知识,包括基础的银行服务、理财、信贷、保险等方面的信息,提高农民的金融素养。第二,金融服务提供。协助农民申请贷款、办理保险、使用电子支付等,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创业、消费等方面的金融需求。第三,风险管理和咨询。提供风险评估和管理建议,帮助农民规避金融风险,例如非法集资、诈骗等。第四,政策宣传:传达政府的金融政策和法规,确保农民了解并能利用相关优惠政策。第五,市场调研。收集农村金融市场的数据和信息,为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制定更符合农村实际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依据。第六,桥梁作用。作为政府、金融机构与农民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信息的双向流动,增强金融政策的落地效果。“金融村官”的设立有助于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尤其是在偏远或欠发达地区,通过专业人才的下沉,能够更好地服务“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这一模式已被多个地方采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邳州、鹤山、秭归等地都已实施“金融村官”项目,帮助农民解决了资金难题,推动了农村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构建“金融村官”模式,是金融服务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创新之举。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为农村地区带来了专业的金融人才和服务,更在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短板、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农民金融素养以及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展现出了深远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具体来说:首先,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短板。“金融村官”制度的实施,可以将金融人才、资金和服务下沉到农村地区,有效弥补农村金融服务在人员、技术和产品方面的不足,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其次,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村官”能够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如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户增收等,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再者,提升农民金融素养。通过“金融村官”的宣传教育,可以提升农民的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金融工具和资源,提升自身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最后,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金融村官”作为村委的一员,可以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为乡村治理提供金融支持和建议,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进程。设立“金融村官”制度有助于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乡村振兴,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以广州工行为例,其在花都区等区域构建了以“金融服务站+金融村官+金融服务系统”为基础的农村金融服务生态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旨在通过选派业务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客户经理担任“金融村官”,派驻到试点村庄,直接参与村委管理,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同时,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确保金融服务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衔接。“金融服务站”作为物理载体,为村民提供基础的金融服务,如存取款、转账汇款等。而“金融村官”作为金融服务的延伸和深化,通过深入了解村民的金融需求和产业特点,提供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他们不仅负责金融业务的推广和办理,还积极参与村务管理,推动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金融服务系统”则作为后台支撑,为“金融村官”和金融服务站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分析,确保金融服务的精准和高效。
花都区蓝莓产业案例。在花都区花山镇五星村,蓝莓种植是该村的特色产业。然而,由于资金短缺和金融服务不足,蓝莓产业的发展一度受到限制。驻村“金融村官”张国德在深入了解蓝莓产业的发展需求后,迅速联系银行机构,为蓝莓产业发放了3200万元的贷款,用于扩大生产和实验室扩建。在“金融村官”的推动下,蓝莓全产业链进一步建立,产业规模从1000亩增长至7000亩,获得银行金融授信额度6亿元,实际放款8000多万元。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金融村官”模式在支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花都区文旅产业案例。“金融村官”模式在推动农村文旅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洪拳文化、蚕桑文化为核心,花都区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旅游、休闲采摘等新业态发展。驻村“金融村官”积极参与其中,为村民办理收款聚合码,解决特色旅游项目资金结算问题。同时,广州农商行花都分行为民宿、露营地等配套了“民宿贷”,支持村民将闲置空房改造成民宿,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这一案例表明,“金融村官”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农村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性。
截至2024年6月,广州“金融村官”总人数将近100名,服务乡村数量达到120个,未来将进一步复制推广优秀经验,推进“金融村官”在七个涉农区全覆盖、在广州新乡村示范带双覆盖工作,下沉金融产品与服务,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2024年6月,广州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专题会议暨广州市“金融村官”工作推进会顺利召开,工商银行广州分行荣获2023年工作优秀组织机构奖,工行广州花都分行获优秀“金融村官”奖牌。在“金融村官”的助力推动下,广州工行农村金融服务打通了“最后一公里”,通过支持涉农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为本地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金融活水。截至2024年5月末,广州工行涉农贷款余额超500亿元,覆盖近2万涉农客户,在从化、增城、番禺、南沙等区挂牌35个“兴农通金融服务点”,落实金融服务下沉到村社,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随着第二批“金融村官”选派暨新乡村示范带“金融村官”全覆盖工作宣布正式启动,工商银行广州分行将在花都区和郁村、茶塘村、邝家庄村、歧山村,增城区西洲村、罗岗村等行政村选派第二批“金融村官”,持续助力广州市“百千万工程”。
“金融村官”模式的引入,是乡村振兴战略中金融创新与农村发展深度融合的关键一环。通过精准对接农村实际需求,该模式不仅激活了金融资源,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了强劲动力,开启了金融与农业、农村、农民共荣共生的新篇章。
促进特色产业发展。“金融村官”模式通过深入了解农村地区的特色产业和农户的实际需求,提供了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效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例如,在花都区的蓝莓产业案例中,“金融村官”积极联系银行机构,为蓝莓产业提供了大额贷款支持,助力蓝莓全产业链的建立和扩大。这种精准对接的金融服务模式,不仅解决了特色产业资金短缺的问题,还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金融村官”作为金融与农村之间的桥梁,通过收集农户信用信息、完善信用体系、开展整村授信等工作,有效提升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他们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农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为符合条件的农户提供便捷的贷款服务。同时,“金融村官”还积极推广移动银行、电子支付等现代金融工具,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便利性。这种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方式,使得更多金融资源能够精准投向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加强基层治理。“金融村官”在驻村服务过程中,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工作,与村干部和村民共同推动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他们通过普及金融知识、宣传惠农政策、调解金融纠纷等方式,增强了村民的金融素养和法治意识。同时,“金融村官”还协助村委会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村集体经济运行,提高了乡村治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这种加强基层治理的方式,不仅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还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推动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村官”模式还推动了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发展。驻村“金融村官”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农户的多样化需求,与金融机构合作研发了一系列适合农村市场的金融产品。这些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小额信用贷款、农业保险、农村合作社贷款等,旨在满足农户在生产经营、生活消费等方面的金融需求。通过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村官”模式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金融村官”模式已成为连接金融与农村发展的桥梁。为了确保其持续发挥效用,并更好地适应乡村发展的多元化需求,探索“金融村官”模式的持续发展与优化策略显得尤为重要,这将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又一重要课题。
强化政策支持与引导。为确保“金融村官”模式的持续有效运行,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体系,明确“金融村官”的选派标准、工作职责、考核评价机制等,为金融机构和“金融村官”提供明确的政策指导。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金融的财政投入力度,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金融村官”项目的实施。同时,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激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深度。
深化金融服务创新。金融机构应深入了解农村地区的经济特点和农户的实际需求,开发更多符合农村市场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例如,针对特色农业产业推出产业链融资、订单融资等专属信贷产品;针对乡村旅游项目推出民宿贷、乡村旅游贷等特色贷款产品。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例如,推广移动银行、电子支付等现代金融工具;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客户画像和风险评估;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线上平台实现金融服务的远程办理和自助服务。
加强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金融机构应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选拔具有丰富金融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担任“金融村官”。同时加强对“金融村官”的培训工作提升其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农村金融政策、特色农业产业知识、金融科技应用等。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金融村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例如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表现突出的“金融村官”给予表彰和奖励;将“金融村官”的工作业绩纳入个人职业发展考核体系等。
促进多方协同合作。金融机构应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作共同推动“金融村官”项目的实施。双方可以共同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通过PPP模式、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农村特色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同时加强与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合作推动产业链融资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强化风险管理与防控。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对农村金融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控工作。例如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价体系;加强对贷款用途的监管确保资金用于合法合规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建立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户的金融知识普及和宣传工作提高农户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例如开展金融知识讲座和培训活动;制作发放金融知识宣传手册和海报;利用媒体和网络平台传播金融知识和政策信息等。
总而言之,“金融村官”模式作为广州支持乡村振兴的创新举措,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强基层治理和推动金融产品创新等方式,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未来,随着该模式的不断推广和完善,相信将为更多地区的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作者:张云侠,广州城市理工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