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势赋能 奋勇争先 奋力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利津篇章
2023年以来,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委统战部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整合优势资源,创新方式方法,成功创建“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强化党的领导,凝聚思想共识。突出政治引领。强化“一盘棋”思想,把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推进“六个纳入”,确保中央和省委、市委民族工作各项部署落地落实。坚持思想引领。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各级党委重要学习内容。2023年开展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3次,县委党校培训4期,乡镇街道、县直部门单位学习110余场次,村干部、协管员学习轮训1200余人次,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利津县明集乡获评“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强化组织引领。建立民族工作专项协调机制,充实民族工作力量。建成基层联络员、网格员、监督员、民族工作协管员4支队伍,吸纳从业人员2248名,服务管理覆盖全县513个行政村(社区)。
增进文化认同,助推融荣与共。培育教育实践载体。主动承办东营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红石榴艺术馆”“红石榴学堂”等阵地8处,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会,面向各族群众开展宣传教育1万余人次。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投资600万元创排大型民族题材现代吕剧《暖阳》,积极参加东营市“石榴花开黄河口·奋楫扬帆新征程”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竞讲,推选的民族团结感人故事《让世界充满爱》荣获第一名。打造利一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宣传一条街”,积极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浓厚氛围。实施青少年“筑基”工程。开展利津—酉阳各族大学生就业实习、互访式社会实践活动4次,组织利津县实验一校等4所中小学与新疆疏勒县学校结对,开展“石榴籽一家亲”民族团结主题队课活动,各族青少年3000余人受到教育。
汇聚民族同心,共建和美家园。建设载体顺民意。开通“民族团结号”公交线路3条,组织消夏晚会、民族文艺巡演等活动100余场。以“黄河外滩—东津渡—老街长巷”为主线,打造“道中华·齐鲁行·沿黄揽胜行”精品旅游项目,入驻非遗35项,接待各族游客84.9万人。社区互嵌抚民情。打造民族团结楼栋、“红石榴”文化中心等11处,建设“一家亲”餐厅等公益项目12个,“心连慧客厅”工作品牌被省委统战部及新华社等媒体宣传推广,问题建议信息被省委办公厅采用,被省委主要领导批示,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服务管理暖民心。设立“红石榴”驿站2处、“红石榴”窗口4处,为各族群众提供政策咨询、矛盾调解等服务350余次,为黄河口滩羊产业园、山东博大食品有限公司等少数民族用工园区、企业在商品流通、贸易往来、人际交流等方面提供支撑,带动各族群众互通互鉴。
创新服务融合,促进共同富裕。助力城市商圈建设。依托商圈资源,打造“小个专红石榴创业创新基地”助力各族群众致富增收,开设职业经理人业务洽谈、创新创业大讲堂23期,招引落地大仓东移、西蘭宫民族餐饮等特色名店65家,新增各民族就业岗位2000余个,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与商圈发展共建共享共赢的社会氛围,津苑社区、永利社区获评东营市“红石榴”示范社区。推进“三项计划”实施。加强与民族地区交流交融,利津县与重庆酉阳签订旅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盐窝镇与新疆疏勒祥合农牧公司签订黄河口滩羊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带动从业人员1.8万人,服务各族群众8万余人,人员交流往来2.2万人次,达成交易金额5.5亿元,相关做法被国家民委宣传推广。发挥民品企业作用。积极引导民品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山东三阳纺织公司投入500万元设立少数民族发展基金,建设帮扶项目5个,带动11个经济薄弱村实现村集体增收。(作者: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王乃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