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产业供销>

紧扣“三农”目标 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2024-06-19 14:55:28

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乡村振兴与建设过程中,高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高校以为国家和社会培育高质量、综合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必须要紧密跟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节奏来及时调整和优化教育教学方案,确保其课程教学方式变革的重点及核心与时代发展需求的适配性,进而为青年学生未来加入乡村振兴工作奠定基础。为了推动高等院校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指出加快构建高校支撑乡村振兴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高校乡村振兴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支撑。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高校一直在积极致力于探寻高质量课程教学的新理念、新方式,意在通过精准把握各类课程教学方式变革的重点与核心内容来切实加强高校课程教学建设、提升整体教学质量。这既是对高校任课教师提出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也是在高校课程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面对着新问题和新挑战再次出发、与时俱进。诚然,走的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在探索高校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时,要始终紧扣重点与核心,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聚焦三个原则,明确变革导向。高校课程教学方式变革的关键问题,即要明确当前高校课程教学创新与改革需要坚持以什么作为导向。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根据现阶段高校课程教学需求,高质量课程教学方式变革应聚焦三个原则,分别是综合育人、实践育人以及合作育人。首先,综合育人原则。高等教育要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其中课程建设尤为关键,在例如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制定等方面都应紧扣乡村振兴目标,“三农”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广大乡村更是一个大熔炉,为乡村振兴输送的人才队伍不仅要专业还要全面。高质量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应遵循综合育人原则,即全方位考虑育人需求,综合利用课程教学资源,尝试在保证基本教学范围的同时拓展课程的范畴,与多学科、多领域内容融合发展,为大学生营造出综合育人的氛围和环境。其次,实践育人原则。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战略,不是呆在实验室就可以完成的任务,教师要引领并呼吁青年学生走入田间地头、把科研成果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因而高质量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还应遵循实践育人原则,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和平台。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力求打造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学习氛围,多尝试应用实践情境教学模式、沉浸式教学模式等方法,引导学生们在丰富多元的实践情境当中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合作育人原则。合作教学即将成为未来高校课程教学中的主流趋势,也会是高校课程教学方式变革的重点与核心任务之一。合作育人需要的是多方主体之间建立起共同合作关系,学校与社会主体、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等等,都需要在原有关系基础之上进一步增进合作力度,为了同一个目标合作共赢,发挥各方面优势,集中火力重点突破。同时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学会对话、学会取长补短。

优化内容体系,突出“四性”。教学内容是高质量课程教学方式得以顺利变革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学内容作为高校课程教学任务的核心要素,只有保证教学内容的优质性才能够高效推动课程教学方式变革重点与核心目标的深化落实。高校在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其一,关注教学内容的整体性。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所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教师在保证完整讲授既定教学内容时还需要紧跟党中央步伐,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向学生展示,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贯穿着需要指导学生正确认知和了解世情、国情、党情、社情和民情等内容。例如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育学生的“三农”情怀,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细化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对大好河山及风土人情的热爱。换言之,教师需要持续厚植学生的理论根基,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见识,还要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二,关注教学内容的时代性。高校课程教学需要立足于当下真实发展情况,紧跟新时代发展节奏,在教学内容方面自然要融入更多更具先进性和时代气息的资讯和信息,教师需要借助这些时代性教学内容给学生们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故事,讲好服务乡村振兴的科技创新故事,让学生们充分了解中华民族正在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有意识的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其三,关注教学内容的应用性。高校课程教学还要有针对性的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关系成长成才与人生道路选择,那么体现在教学内容方面必然需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真实状况以及成长实际情况,教师可在日常讲授过程中融入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大学生感兴趣、关心或者困惑的问题,从尽可能客观的角度来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例如国家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对于国家发展有何意义、青年人为什么要选择去服务乡村振兴以及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每个人可以贡献什么样的力量等等,切实提高大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应用价值体现出来。

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高质量课程教学方式变革的重点与核心任务之一还要构建起“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中,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评处于分属状态,相互独立,关联性并不强,这就使得课程教学很难从真正意义上达到教学效果。基于此,当前高校课程在创新和变革教学方式时不仅需要重构“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而且还应有针对性的突破“教-学-评”一体化建设中的瓶颈性制约,理性审视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促改的目标达成情况,尤其对于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除此之外,还可将“教—学—评”一体化中的教与学进行优化,以学定教,考察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以学生的获得感为立德树人的具体目标,提升教师教学设计理念。在高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是老师的独角戏,不能只考虑想要教什么,还需要考虑学生需要学什么、想要学什么,应该学什么,把想要学和应该学结合起来,突出问题导向,结合价值目标。诚然,达到这些要求会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能力以及综合素养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必须要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全方位提升自己。

提高高校课程教学方式的准入门槛,加强对课程教学方式的科学论证。当前伴随着新型教学理念、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技术手段的融入,有越来越多种类型的教学方式被引入和应用到实际课程教学当中,但这些新型教学方式水平参差不齐,其中很多方式并未得到充分的验证便直接尝试使用,带来负面影响。所以,高校在推动课程教学方式变革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先行对即将投入使用的教学方式加以验证,提高课程教学方式的准入门槛,确保每一项应用到课程中的新型教学方式都与时代特点、学生认知水平、思想状况和接受特点、学校的发展需要等等相符合,切实保证每一项新型教学方式的合理性、科学性与可行性。在验证课程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还需要时刻保持客观理性的认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正视问题、抓实问题,解决问题的举措中每一项内容都要做到内涵清楚、指向明确,逐步构建起一套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方式准入门槛标准体系,为切实提高课程教学的育人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高校在创新和完善课程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要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将高等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问题聚焦在人才培养上。以创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以乡村振兴与发展为导向,秉承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的原则理念,紧跟时代发展节奏,密切关注学生成长需求来持续优化和完善课程教学方式。弄清楚不同发展阶段高质量课程教学方式变革的重点与核心,并以此为导向来制定针对性的创新改革措施,同时保证教学方式应用的科学性与灵活,逐步解决课程教学中已经存在或者潜在的各种问题,不断推动课程教学提质增效,进而能为教育和指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人生态度提供有效的帮助,更好地满足大学生在学习、成长以及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作者:秦杨,武汉东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曹洋】
聚焦
产业调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