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历史人物:王承俊——王茅酒创始人之一
王承俊的非凡人生
王承俊,出生于1914年,就读贵阳修文高中,是中国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父亲王立夫是荣和烧坊创始人之一,王承俊和父亲一样是著名的“王茅”酒创始人之一,曾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为茅台酒赢得金奖。王承俊从小便在酿酒世家长大,家族自清道光年间起便开始从事酿酒和盐业贸易,曾祖父王振发创办了“天和盐号”,奠定了家族商业基础。家族背景的影响让王承俊从小耳濡目染,对酿酒工艺和商业管理充满了好奇。
家族背景与传承
王承俊家族的酿酒历史可追溯到清代。曾祖父王振发因商业活动需要,用自己酿造的“茅台烧”招待客商和官员,逐渐打响了家族酿酒的名号。王承俊的父亲王立夫在继承家业后,将家族的酿酒事业发扬光大,与合作伙伴创办了“荣和烧房”。在民国初年,烧房所酿的茅台酒已享有盛名,并被当地人称为“王茅”酒。这段历史不仅是王承俊家族的光辉岁月,也是茅台酒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
卓越成就与贡献
王承俊在家族事业中表现出色,继承了父辈的智慧和毅力。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成为了王承俊家族事业的重要转折点。当时,中国贵州省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义,选送王承俊家族“荣和烧房”的茅台酒样品参展。这次博览会是全球性的盛事,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名酒参赛。在这次盛会上,王承俊家族酿造的茅台酒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卓越的品质,一举夺得金奖。这一殊荣不仅为茅台酒赢得了国际声誉,也为中国的酿酒业赢得了巨大的荣耀。
对社会的贡献
1950年4月15日至19日,仁怀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县人民政府礼堂举行,王承俊作为开明绅士当选为人大代表。他在这一职位上,积极参与地方事务,为仁怀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王承俊不仅是商业上的成功人士,更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领导者,他关心民生,致力于推动地方发展。他的努力和贡献,为仁怀县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承俊还曾任茅台小学荣誉校长。任仁怀县参议员、三青团区委书记。
家族产业的延续
自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后,王承俊家里的黑箐子老烧房仍在继续酿酒(后改为衡酝烧坊)。随着时代的变迁,王承俊的家族不仅在酿酒业上继续发展,还扩展到盐业、冶炼厂、木材、商铺、客栈等多个领域,成为仁怀县的重要经济力量。王氏家族的酿酒工艺代代相传,历经六代,至今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酿造出具有独特风味的酱香型白酒。王承俊的后代们承袭了他对酿酒的热爱和对品质的追求,坚持使用祖传秘方,严格遵循传统工艺,确保每一滴酒都具有纯正的茅台风味。
历史地位和影响力
王承俊家族的酿酒事业在茅台镇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他们不仅为茅台酒的品牌和品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通过他们的努力和智慧,成为茅台镇乃至整个贵州省酿酒业的中流砥柱。王氏家族的酿酒技艺代代相传,长达一百八十余年,是茅台镇历史上有据可考、流传有序、历时最为悠久的酿酒家族之一。
荣誉与挑战
然而,王承俊家族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在中国近现代的动荡岁月中,他们也经历了许多艰辛和挑战。尽管如此,王承俊始终坚守家族的传统和信念,努力将酿酒事业发扬光大。特别是在抗战时期和解放后的社会变革中,王承俊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智慧,带领家族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文化传承与创新
在王承俊的领导下,王氏家族不仅继承了传统的酿酒技艺,还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他们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吸收现代酿酒技术的优点,使王茅酒的品质不断提升。王承俊深知,只有在传承中创新,才能使家族的酿酒事业长盛不衰。他不仅注重酒的品质,更注重品牌的建设,使“王茅”酒衡酝烧坊这一品牌成为茅台烧酒的象征之一。
永恒的遗产
王承俊的一生充满了对家族事业的坚守与创新,对社会的贡献和对传统酿酒工艺的传承。他不仅继承了祖辈的事业,还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茅台酒推向了国际舞台,为中国酿酒业赢得了荣誉。他的故事不仅是家族历史的缩影,也是中国酿酒文化的生动体现。王承俊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坚守与创新,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王承俊的非凡人生,既是一个家族传承的故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的典范。他的努力和贡献,不仅为茅台酒赢得了世界的认可,更为中国酿酒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王承俊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茅台酒的历史上,成为一代又一代酿酒人学习和敬仰的楷模。(王彬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