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永丰石马镇:“点线面”助推“和谐美”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非常感谢镇村干部的耐心调解,让我们两家的山林权属争议得到圆满解决。”日前,在吉安市永丰县石马镇张溪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民胡会祥和胡关林郑重签下“调解协议书”。
据了解,张溪村矿产资源丰富,国有矿山征地较多,林地权属、征地款分配等矛盾问题突发,其中胡会详和胡关山两家的林权纠纷最为复杂。为缓和双方关系、从根源上化解矛盾,镇村干部会同林业人员多次深入现场查看山岭界址,特别邀请村里熟悉情况又有威信的老党员一起参与调解,经过多方努力,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
近年来,石马镇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上下功夫,坚持“点”、“线”、“面”结合,有效破解矛盾纠纷治理难题,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第一道防线”作用,绘就了乡村治理和谐美画卷。先后荣获首届江西新时代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全县综合考核一类乡镇一等奖、新时代“枫桥经验”吉安实践先进典型等荣誉。
建立专业“点”推动组织领导“点上开花”
从组织领导上抓落实,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点上揽全局,以精心组织为切入点。镇党委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五大机制”共治格局;镇党委、政府把平安建设工作提升到全镇巩基础、促稳定、保平安重要位置;每月召开一次政法工作会议,每月召开一次信访联席会议,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点上抓示范,以示范带动为关键点。在严辉村、店下村花费10余万元高标准打造综治实体化中心,着力解决群众投诉无门和无地调解等问题,为解决矛盾纠纷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全镇其余21个村(居)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点上强队伍,以专业人才为发力点。吸纳退休老干部、老党员、乡贤等200余名人员进“格”调解,打造了“平安义警”工作格局,招募义警队成员199人,实行“1+N”管理模式,即52名专职网格员与310余名平安志愿者联合联动,通过群策群力,相互协助,实现了调解人员力量整合。
串起调解“线”注重纠纷化解“线上结果”
从排查化解上抓成效,切实化解信访矛盾纠纷。立足举报平台这条线,细查问题线索。充分整合信访、综治、司法、纪工委、12345热线等多平台资源,全方位排查收集矛盾纠纷线索,实现应查尽查。今年以来,各大平台数据统计矛盾纠纷化解235件,化解率100%,较去年有明显提升。立足抓早抓小这条线,排查预防隐患。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到村居排查走访,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根据不同类型和特点,归类梳理,认真制定方案,对排查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不安定因素进行快速预警,及时摸清产生的原因,引导当事人通过合法渠道反映诉求、维护权益。立足和谐稳定这条线,调解化解纠纷。拓展调解渠道,建立多元化调解机制。对复杂疑难问题,我镇联合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纪委和法律顾问进行会商研判,找准问题症结,进行联合调处。同时,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等各类志愿者队伍作用,常态化推进宣传、教育和疏导工作,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日常,化解在基层。
铺就法治“面”实现依法治理“面上出彩”
从依法治镇上抓提升,切实夯实基层治理根基。营造宣传“面”,广而告之。在节日时段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标语等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活动。如利用每年“3.15”、“普法宣传日”、“春节”、宪法宣传周等,加强对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推动法律宣传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公共交通场所等。扩大参与“面”,深入人心。组织干部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学校经常性开展法治讲座、法治演讲比赛、主题班会、法律知识竞赛等普法学法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普法氛围;在各村居制作普法板报,最大限度地展示宪法和土地流转、社会救助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拓宽服务“面”,有求能应。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与律师事务所签订了法律顾问合同,由律师事务指派律师担任我镇常年法律顾问,为我镇提供法律咨询、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处置等法律服务。发挥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挂包干部等作用,通过入户走访、亲切交谈等形式为村民送去精准的法律服务,向村民宣传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土地流转、生活保障、维权途径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魏海刚 戴瑾 张云长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