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迈出更大步伐
在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驻华外交官现场体验科创产品。 (记者窦翊明摄 资料图片)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记者李欣摄 资料图片)
二〇二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在西安举办。 (记者雷伟东翟小雪摄 资料图片)
今年以来,全市持续强化秦创原“一总两带”发展引领,建好“双中心”、做优“秦创原”、做强“硬科技”,推动科技赋能产业形成新优势、创造新动能,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迈出更大步伐,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全市科技创新硕果累累:提前超额完成《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提出的创新平台、成果转化、企业引育等6项量化指标任务;成功举办2023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从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创新生态化、产品产业化四个方面出台十条措施,推进硬科技产业化发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我市超越伦敦、西雅图、休斯敦,由2022年的第22位跃升至第19位,位列中国上榜科技集群第7位;《自然》增刊《2023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发布,西安在“全球科研城市”的排名由2022年第29位,跃升至2023年第20位,首次进入前20序列……
数据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我市超越伦敦、西雅图、休斯敦,由2022年的第22位跃升至第19位,位列中国上榜科技集群第7位。《自然》增刊《2023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发布,西安在“全球科研城市”的排名由2022年第29位,跃升至2023年第20位,首次进入前20序列。
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市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到34家,同比增长31%,居副省级城市第5。
认定西安市陶瓷基复合材料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3家,累计建成市级共性技术研发平台15个、创新联合体49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92家。
亮点
西安雁塔未来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
作为西部首个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集群,西安雁塔未来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堪称西部“最强大脑”。通过构建基于昇腾全栈国产化框架的人工智能生态圈,该中心正在助力西安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样板城市。
据统计,截至目前,该中心已与全国196家高校院所和企业开展合作,输出涉及多行业解决方案212个;与各高校院所共同开展科研项目18个,举办技术峰会、开发者大赛、初创企业对接等活动230余场。2023年6月,西安雁塔未来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入选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是西北首家入选此名单的单位。
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
近年来,碑林区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围绕“四个面向”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与市科技局联合17所高校院所共建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2022年6月作为首批3家国家级创新街区试点之一正式启动建设。围绕创新街区“6+1”产业方向,搭建6家市级以上秦创原“三器”示范平台,累计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87家,培育新增3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企业入选市级上市后备企业名单,9家企业入选省级上市后备企业。目前,该街区形成了以“高校集聚型”为主要形态,以西北工业大学“三项改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院+研究院公司”等为代表的科技成果转化特色模式。
创新街区被纳入陕西省、西安市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体系,现已建成国家级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13个。2023年新获批3家省级大学科技园(西北大学科技园、西安工业大学科技园、西安科技大学科技园)和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联合西工大科技园、汇智空间、长安3号数字文化产业创新中心等14家单位共建“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立体联动孵化载体”。
这一年加快培育壮大科技企业
秦创原“速度”助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近日,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入区企业新拓三维技术(西安)有限公司从1346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2023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总决赛,其自主研发、国内首创的Tube Qualify管路三维光学在线检测系统荣获智能制造赛道优秀项目奖。
弯管零件在汽车制造、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行业均有广泛应用,由于弯管零件形状复杂、容易变形等特性,在保证弯管质量的前提下进行高精度的测量,一直是弯管加工行业面临的难题。新拓三维此次获奖的Tube Qualify管路三维光学在线检测系统由公司自主研发,是国内首创,采用多相机柔性空间标定、图像识别、三维立体匹配等先进技术,可快速重建出管路管件的三维模型,实现管路、线材的非接触式光学三维在线检测,解决了管路在线检测的“卡脖子”难题,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技术空白。
“该系统仅需2秒即可完成检测,相较传统的检具检测方式,大大提升了检测效率和精度,并可快速出具图文检测报告,不仅适应于单一的管路检测,在管路逆向、弯管机调试、非标准管检测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前景,并可搭配机械手、上下料架、上位机控制系统等,实现高效率的自动化弯管检测。”新拓三维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国内最早研究三维光学测量检测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拓三维的创新技术应用领域广泛,目前,弯管光学测量设备解决方案已走进汽车弯管生产、航空弯管制造以及各类弯管生产单位及企业,并且成功走出国门,在多个金砖国家推广应用和落地,成为弯管检测指定供应商,签订批量供货合同。
从2023年3月正式落地秦创原,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公司就得到了快速发展。“公司将总部从深圳搬迁到西安秦创原,正是看中了秦创原平台迸发出的强大科技创新发展动力。在这里,科技创新资源加速聚集,科创平台相继落地,多项政策保驾护航,通过和秦创原的多次对接,在对陕西周边人才和政策资源进行调研之后,决定将公司主体迁移落地西咸新区。”企业负责人介绍道,企业落地后在秦创原享受到的服务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秦创原“速度”。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西安市加快培育壮大科创企业。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市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到34家,同比增长31%,居副省级城市第5。认定西安市陶瓷基复合材料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3家,累计建成市级共性技术研发平台15个、创新联合体49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92家。西电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中心、光电子先导院先进光子器件工程创新平台、奕斯伟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等相继建成。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到33.9%,首次刷新该领域世界纪录。
这一年持续激发“三项改革”驱动力
让更多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全过程的“最后一公里”。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是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重点任务,也是打造新动能强劲的国家创新名城的重要抓手。高校科技成果富集,如何将躺在实验室中的成果成功推向市场呢?
在成果转化方面,西安市进一步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速推进“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破解“不敢转”“不想转”和“缺钱转”难题。
“我们是‘三项改革’政策的受益者。去年以来,学校进一步规范项目治理流程,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在创业过程中对知识产权合理使用,让我们的职务科技成果能够顺利在秦创原落地转化。”作为从高校走出来的创业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华山准聘副教授、西安敏特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建军说。
西安敏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敏特科技”)研发的主要产品——共形频选天线罩以最新科技转化成果为我国飞行器雷达系统高效运行提供保证。作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敏特科技乘着“三项改革”的东风,自从落地秦创原后,加强校地合作、突破关键技术,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
秦创原建设启动以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迅速行动,制定了30条具体举措推动落实秦创原建设,明确了支持秦创原建设的具体路径与抓手;陕西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及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十条措施出台以后,该校在知识产权先使用后付费、权益让渡以及职务评聘、科技人才引进、职务分级等方面大胆探究,倡导以质量为导向的成果转化资助和奖励政策。
“落地秦创原,这里的一站式服务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保证。”王建军说。近年来,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积极承接陕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成果,设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科研院所研发中心,深化校地企合作,围绕全省23条重点产业链,集合创新资源,匹配科创要素,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产业落地。
据了解,为助力科创企业快速发展,围绕科创企业成长的全生命周期,全市通过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推动了一批优质科转项目走向市场,释放出强劲的创新活力。截至11月底,培育国家、省、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55个,建成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39个,打造“科学家+工程师”队伍65支。组织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活动113场,累计参与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662项。
这一年着力推进基金体系构建
为企业创新突破提供强大支持
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切实解决科创企业融资难问题,西安正在着力推进基金体系构建。秦创原科创基金是秦创原基金体系中较为突出的一支基金,是秦创原金融支撑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科技创新突破、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
陕西埃恩束能碳基技术有限公司是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赵玉清在秦创原总窗口创立的一家基于电子束、离子束技术,研发制造高端装备的高科技公司,其研制出的“离子束非晶碳基薄膜制备装置”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已成为信泰电子、比亚迪弗迪动力、法士特等知名企业的供应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
赵玉清告诉记者,作为一家从高校实验室走出的科研团队,束能碳基的成长离不开秦创原全链条全周期服务体系。2021年,束能碳基由高校项目向科创企业转型,通过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科技经纪人的精准对接服务,获得了秦创原春种基金100万元种子轮融资,助力企业迈出创业第一步,后续又得到了秦创原总窗口政策、人才等方面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为了进一步加快公司发展步伐,发挥资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023年,束能碳基启动PRE-A轮融资,人才发展基金、火眼资本、原泉基金为企业发展再添助力,总融资额数千万元,为企业成立以来的最大融资。“对于科创型企业来说,技术积累、环境政策以及资金的推动,互为助力、缺一不可。入驻秦创原后,公司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这得益于陕西省和西安市多项基金支持。”赵玉清说。
目前,秦创原科创基金构建形成了“母基金+子基金”且覆盖“种子—天使—VC—PE”全链条、企业全周期的基金体系,用资本的力量为企业保驾护航,从而实现加速“两链”深度融合,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
得到了资金的支持,众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种子项目迎来快速发展。为了助力更多成果落地开花,我市持续深化科技金融有机结合,着力推进基金体系构建。西安市“技术交易信用贷开辟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获贷新途径”被《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作为典型经验刊发。推动全国首单技术产权资产证券化业务在西安成功落地,西安市技术产权(技术交易)资产支持专项计划通过深交所审核,融资规模达到8.27亿元。(记者 关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