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产业供销>

陕西汉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推动“土专家”变身“巧工匠”

2023-11-08 15:27:46

来源: 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年来,陕西省汉中市探索实行“三个三”工作法,积极挖掘和培育乡村工匠,推动“土专家”变身“巧工匠”,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坚持“三个强化”,完善体制机制

强化政策衔接。积极落实《陕西省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督促指导各县区出台乡村工匠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科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任务目标,细化工作举措,推动《指导意见》落地落实。

强化工作机制。市、县两级建立“由乡村振兴部门牵头,农业农村、教育、住建、文化和旅游等部门协同推动落实”的工作机制,实行工作进展“月统计季调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协调推进重点任务落实。

强化配套措施。起草了《关于支持汉中藤编等非遗特色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实施意见》,制定11条针对性措施,进一步推动汉中藤编、羌绣等传统技艺传承、保护和利用,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聚焦“三项重点”,加快培育队伍

精准挖掘工匠资源。围绕全市木匠、瓦匠等劳动力资源,手工制茶、酿造等产业资源,藤编、羌绣等非遗资源,综合考虑传承基础、市场需求、发展潜力等因素,通过摸底调查、镇村推荐、技能大赛评选等方式全方位摸排,建立农村技能人才数据库。目前,全市11个县区入库人才1382人,认定乡村工匠279人。

培育壮大工匠队伍。深入实施“十百千”培育工程,注重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育为乡村工匠名师,6人被评定为省级乡村工匠名师,其中3人被推荐为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人选。加强乡村工匠培育,分层次、分类别组织线下培训、外出交流、技能大赛20余次,提升乡村工匠技能水平和主体创办、品牌打造、电商营销等能力。

持续打造工匠品牌。充分发挥乡村工匠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打造“汉中巧娘”“紫柏巧姐妹工坊”等妇女手工知名品牌,促进妇女创业就业和增收致富;支持南郑区黄官镇、宁强县青木川镇依托藤编、羌绣等独特资源,打“非遗牌”,吃“手艺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积极创建省级非遗特色示范镇。

抓实“三个一批”,实现效益转化

突出经济效益,发展一批特色产业。依托良顺匠心、羌州绣娘等乡村工匠领办的龙头企业,加快规上企业培育,建立手工业制品规模以上企业培育库,摸排入库企业11家,涉及藤编、雕刻、陶瓷、刺绣等行业。截至9月底,全市手工业制品行业实现产值3.99亿元,促进了乡村工匠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

突出社会效益,带动一批群众增收。支持和鼓励乡村工匠创办经营主体,健全完善“名师领办龙头企业、手艺人参与合作社、勤快人发展庭院经济”的手工特色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技艺帮带、订单生产、务工就业等措施,强化联农带农,带动从业农户稳定增收。南郑区黄官镇是我市藤编主产地,带动3000余名农民从业,每人月增收1000元至3000元。宁强羌绣带动1500余名妇女居家灵活就业、200余人稳定就业,每人年增收3000元至2万元。

突出人才效益,传承一批传统技艺。积极推动中职学校传统工艺专业建设,西乡县职业技术高中率先开设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培养学生50余名。全市建成各类手工技艺传习所49个,先后举办南郑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百名工匠”传承人综合技能、略阳县“乡村非遗工匠”及传承人、镇巴县苗绣和剪纸技艺教学等培训班,实现了乡村工匠技艺传承从“一脉单传”向“薪火相传”的转变。(殷亮  李甜  陈漫)

【责任编辑:李鑫】
聚焦
产业调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