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紫阳:厚植服务情怀,护航产业兴旺
瓦庙镇堰塘村位于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西南部,辖10个村民小组462户1596人,根据县镇统一部署,堰塘村被划为全县重点帮扶村之一。近年来,堰塘村党支部一班人以“支部领航、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模式,与时俱进,务实为民,以坚定的步伐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昔日的深山穷谷一步一步华丽蜕变,推动产业兴旺,走上了绿色循环发展之路。
实施“归雁工程”,强化人才支撑。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归雁”人士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和希望。村党支部日常加强与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联络沟通和以“雁”引“雁”、以商招商方式,立足资源禀赋,培育新型绿色经营主体,近几年,堰塘村共吸引8名在外创业人士回乡发展产业,相继培育了7家经营主体,其中2名负责人当选为市、县人大代表,1名负责人为县政协委员。他们满怀对家乡的热爱和回馈家乡、造福一方的情怀,历尽艰辛,以干克难,亦步亦趋稳步发展,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吸纳园区务工就业等方式,促进了群众增收,并积极参与社会爱心公益活动,用大爱彰显企业担当和社会责任感。
注重产业规划,引领循环发展。党支部一班人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党支部统揽全局促产业发展作用。多次研究村域产业发展问题,科学规划,按照“河边水产、低山茶叶、中山畜禽、高山林果药材”的布局循序发展。通过“党支部+集体经济+公司(合作社)+园区+农户”模式,目前培育龙头企业4家、县级园区3个、家庭农场3个。发展茶园500亩、中药材2000亩、富硒高山猕猴桃500亩、万羽养鸡场1个、百头养猪场1个、建设生态休闲渔业园区1个、年产10万吨硒稀泉天然富硒饮用水生产加工厂1个。硒稀泉2期富氢水生产车间已建成投用,瓦庙镇富硒食品创业孵化基地即将建成,世红中药材公司和堰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筹备中药材示范基地、中药材初制加工集散贸易中心即将建成投用。
目前,该村的企业和园区均为绿色生态产业,抱团成长,逐步形成产业集群且循环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村内鸡鱼猪养殖产业粪便循环作为茶园、猕猴桃、药材基地的有机肥,园区内实行生态小循环,使粪污利用与保护环境相得益彰,构筑了一幅生态和谐富美山居图。目前,堰塘村在致力做强做优一产产品同时,逐步向二三产业农旅融合方向转型迈进。
厚植服务情怀,护航产业兴旺。村党支部一班人见证和陪伴了每一个产业成长的曲折点滴,结合实际,指导经营主体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在企业低谷艰难时期给予鼓励和协调解决问题、陪同投资创业人员远赴他乡调研确定产业项目、跑市场,积极协调解决资金、办手续、用地、矛盾纠纷、产业奖补和项目申报等问题,在企业发展的十字路口及时给予中肯建言,确保稳扎稳打夯实产业科学发展根基。近年来,村集体经济先后给村内外8个经营主体投放资金1090万元,在企业弱小关键时期给予了扶持关爱,护航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加强社会治理,推促全面振兴。堰塘村党支部以创建镇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县级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为抓手,紧扣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将生产、生态、生活有机融合。全村建公厕2个、污水处理站2处、卫生厕所 416个,覆盖率100%,房屋质量提升28户,深入开展“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专项行动,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深化“321”基层治理模式,依据各户经济收入、家庭结构、利益诉求等情况,将462户划分出10个网格,将政策宣传、纠纷调解、事项代办等全部纳入网格,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丰富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持续巩固新民风,使乡风文明理念渗透进村民心中,狠刹乱办宴席、高礼金、赌博等不良风气,引导全村风气持续好转,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攀升。(杨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