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产业供销>

五湖四海庆丰收——各地举办特色活动欢庆丰收节

2023-09-25 15:21:41

来源: 科技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农者,天下之大业也。

9月23日,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金灿灿的粮食铺满地,喜洋洋的笑容挂在人们脸上。

丰收节吉祥物“和和”和“美美”,以三大主粮“稻谷、麦穗、玉米”为造型元素,突出丰收节属性,传递丰收、喜悦、吉庆和农业现代化等寓意,名字也蕴含了亿万农民对丰收喜悦、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

“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在神州大地上,辛勤的人们用智慧和汗水描摹了一幅幅“三农”事业迅猛发展的绚丽画卷,绘就了一幅幅农业发展、农村和谐、农民幸福的新篇章。

特色活动尽显“丰收”味道

9月22日上午,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花桥镇横岗社区处处涌动着喜悦和希望。作为今年丰收节全国主场所在地,全国农业科技装备成果展、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大赛、中华农耕文化展等多项活动在此举行。今年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LOGO以凸显“皖”美安徽的地域文化特色为设计思路,由“丰收碗、马头墙、麦穗”等元素构成,整体呈碗形,表达了端牢“中国碗”、装满“中国粮”的信心与决心。在“展丰收”活动的现场,安徽省16个地市组成的非遗项目展区,芜湖铁画锻造技艺、阜阳界首彩陶烧制技艺、六安舒席制作技艺……让人一次把“绝活”看个够。

走进吉林省四平市,一条“黄澄澄”的街区格外引人注意。这是该市打造的玉米主题街区,在这里,百余户商家展出售卖的300余种玉米主食产品、菜品和糕点等美食,备受消费者欢迎。在一家餐饮公司的摊位前,一道道美食吸引了众多市民。“这些菜品是我们精心琢磨出来的,全部采用优质玉米为原料,受到了顾客的广泛好评。”该公司负责人郑丽告诉记者。四平市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的核心区,素有“中国优质玉米之都”的美誉。如今,该市正致力于玉米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从一根玉米到系列主食”的精彩蝶变。

在河北省高阳县,近百名特色种植户齐聚人民公园。香梨、桃子、无花果、葡萄、玉米、红薯、麻山药……各种农产品齐聚一堂,引得不少群众围观品尝。在休闲农场油蟠桃展示区,七八两一个的大桃格外喜人。“我家农场种了150多亩油蟠桃,亩产3000多斤。”丑桃小镇农场负责人蒋红开一边给群众分发桃一边推介说。

在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上,高阳县组织县科协、科技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开展了送科技、送法律、送政策及科普知识活动,让广大群众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懂得法律知识,了解惠农政策。

五谷丰登,瓜果飘香,齐鲁大地处处洋溢着喜悦……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山东省主场活动在聊城市中华葫芦文化园举办。活动现场搭建了8个电商助农直播间,并选择16个地市20多种代表性农产品,利用山东广电3个主力栏目新媒体端3000万粉丝矩阵进行电商直播带货。在农遗文化传承及16市品牌农产品展区,平阴玫瑰、博山猕猴桃、得益牛奶、枣庄煎饼、烟台苹果、寿光蔬菜、日照绿茶、滨州沾化冬枣、德州扒鸡等数十种耳熟能详的“明星产品”悉数登场,呈现出“稻花香里说丰年”“硕果累累挂枝头”的丰收景象。此外,山东还设置了智慧农机展,展示了山东省在现代化农机装备等方面的傲人成绩。聊城当地农业机械制造企业时风、双力、瑞泽、杰德等,也带来了各家的拳头产品。

从广西走出的螺蛳粉,如今名扬天下。围绕螺蛳粉全产业链,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加快招商引资,推动产业集群建设。以螺蛳、优质稻、木耳、豇豆、竹笋等传统柳州螺蛳粉原材料为主,兼顾头菜、蔬菜、鹌鹑蛋等其他特色产业种养殖发展。在丰收节现场举办的“笋王”争霸赛和剥笋大赛将丰收的喜悦推到了高潮。辖区众多种植大户参赛,评委按笋的重量、大小以及参赛选手剥笋的速度和质量等进行综合评定。

竹笋作为螺蛳粉的重要原材料,已经渐渐成为群众餐桌上的“新宠”。广西鱼峰区加快螺蛳粉原料的种植力度,今年底将完成竹笋种植1万亩,到2025年底力争实现麻竹种植面积达到5.5万亩,麻竹笋产量达到5万吨以上,本地竹笋占比由2020年的30%提高到60%以上。

科技增动力 丰收“添底气”

人间最美是金秋,最美秋色是丰收。9月22日,在江苏省东台市五烈镇甘港村百果园,射阳大米、响水西兰花、如皋黑塌菜、如东条斑紫菜、洪泽湖大闸蟹等特色农产品在现场亮相,一批院士、教授领衔支撑的农业技术展现江苏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果。

在广袤的大海之滨,昔日盐碱地已成米粮仓,水稻、大豆、玉米连绵不绝,丰收在望。黄海原种场经过多年排碱洗盐,探索采用干旋耕、干播种、干湿交替的“三干夺全苗”法,70%以上田地已步入稳产高产。在新二区与扬州大学、江苏省农科院联手探索的试验田块里,眼下主要有肥料实验、品种试种、气体排放监测三个科研项目,科研人员从田埂边拿起一个白色方盒子,套到安置在稻田的架子上,定时抽取、测试气体中甲烷、二氧化碳、氧化亚氮含量。在这里,丰收的概念不仅是产量高、质量优,还有生态效益好。

地处长白山腹地的吉林临江秋高气爽,叠翠流金。走进大栗子街道葫芦套村稻田,一片片灌溉着鸭绿江水、青绿泛黄的水稻田映入眼帘,与村落、江水、山川一同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田园风景。

说起今年的收成,葫芦套村水稻种植户姜忠发信心满满:“过了‘十一’就快收稻子了,有了村领办合作社的帮忙,以前秋收六七天的活,现在用先进的农机设备一上午就能干完,今年的气候和降雨量也都很好,又是一个丰收年啊。”

在翻地拖拉机、水稻抛苗机、收割机等村集体农用机械的帮助下,葫芦套村民已经基本上摆脱了传统的人工抛苗和收稻,为农户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江水的灌溉下,葫芦套村产出的大米颗粒饱满、口感丰富,不仅有线下厂家直销、订单式包装销售等渠道,还开通了线上售卖平台。

又到一年丰收季,这几天,在河北省景县王千寺镇的高粱地里,一株株颗粒饱满的红高粱随风摇曳,多台联合收割机隆隆作响、来回穿梭,收割、摘穗、脱粒一气呵成,奏响丰收的乐曲。

“我种植了600多亩的红高粱,今年高粱长势喜人,趁着好天气,正加紧组织人力、机械进行抢收,亩产能有800多斤。收割后,合作社直接过来拉走,这个‘订单’高粱种起来,是既省心又能挣到钱。”丰收在即,该县种植户聂海潮高兴地说。(记者 杨仑 吴长锋 张晔 王延斌 陈汝健 刘昊 董宣 张一峰 陈禹光 包华武)

【责任编辑:李鑫】
聚焦
产业调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