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对特殊的篮球教练夫妻 看贵州体育产业
同样是篮球,但却另辟蹊径,讲述黔西北毕节特教学校一对特殊的篮球夫妻教练、近二十年特殊的教学人生。
“普通学校培养一届学生是3年和6年,但特教学校的老师们培养出一届学生,需要12年。”毕节市特教学校老师甘祖章介绍道,特教老师总要付出更多的艰辛,从孩子一年级起带班直到高三毕业,从他们的生活起居,到技能学习等,十二年才算完整培养出一届学生。
毕节市特殊教育学校,1992年建校以来,先后被国务院残疾人协调工作委员会表彰为“残疾人之家”,被教育部、中国残联授牌为“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被贵州省教育厅、民政厅、残联表彰为“特殊教育先进集体”,被省残联授牌为“贵州省聋人篮球、盲人门球训练基地”,被毕节市残联授牌为“毕节市聋儿语训中心”等。
在贵州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备战期间,来到该校聋人篮球训练基地,室内篮球训练馆,两名老师正分别带着男子队和女子队队员们专注地训练。
该校办公室负责人刘兴贤介绍,正在进行防守步伐训练的老师陈卫东,从2003年起,作为贵州省聋人篮球队的教练,带队打入全国残运会最终决赛圈。在当年全国锦标赛期间,贵州队获得全国第四、第六等成绩。
聋人篮球运动员从选拔到集训,再到比赛,集训历时一年,期间训练,连周末也一直不停。
“现在新校区还好,有4个室外篮球场,有1个室内篮球训练馆。不然这火爆的天气,在外面训练的话,运动员们也受不了。”陈卫东在训练间隙如是说。
该校于2023年6月搬到毕节市金海湖新区,建筑面积占地100亩,是贵州省全省占地面积最大的特殊教育学校。目前正在积极备战第七届贵州省残疾人运动会,现已有二十余名学生通过选拔,代表毕节市分别参加游泳、田径、飞镖、象棋、篮球等项目的比赛。其中,该校被定为篮球集训基地,并聘任陈卫东为本次篮球集训的教练。
“连日高强度训练,队员的心理调试,身体机能调控,每周训练目标,每日训练计划的制定,练完之后的技术总结,队员的生活作息安排,饮食部署等都需要亲力亲为。”一个上午的集训后,陈卫东略显疲惫。
据了解,陈卫东除了担任聋人篮球队的教练,还担任学校篮球社团的教练,同时还上数学课。
“我们学校的很多老师,是科目全能老师,比如陈老师就是生物专业、数学老师、体育特长、专业教练,还会运用中医方法为学生处理运动损伤。”刘兴贤接着把我们的目光引到另一位老师身上,“那边的老师顾莲芳,是陈卫东的妻子,他们是一对体育夫妻教师。”
1993年,陈卫东和爱人顾莲芳在当时的毕节师专相遇,两人同为学校篮球队的队员,由运动场开始,两个有着共同爱好与热情的青年,在校园里相识相知相爱。
1995年毕业,顾莲芳分配到金沙县平坝中学任教。次年3月,陈卫东分配到毕节地区盲聋哑学校任教(后更名为毕节市特殊教育学校)。但两人没有因为距离等不可抗力而分开,感情逐渐升温。
1997年两人结婚,次年成为了三口之家。2000年,顾莲芳调到陈卫东身边,成为同一所学校的体育老师,她从事体育教学工作,陈卫东同时任数学以及体育教学工作。
顾莲芳在篮球女子队集训中,有段时间发现几个孩子动力不足。经过了解,是高三年级的队员中钱孟姣、孙念等四个队员,她们成绩优异,都是学校的前十名,担心训练会严重影响学习,就有意提出退出篮球集训的想法。顾莲芳及时与陈卫东沟通这件事情,并向学校领导汇报高三学生集训与学习冲突的问题。后来经过男女队教练、学校领导多次作思想工作,提高4个孩子的认知,同时训练也为她们作了一定的调整,既兼顾学习,又能训练。这样队员们思想才安定下来投入了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集训中,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常常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肘关节扭伤、髋关节扭伤、胃痉挛等等。9月中旬集训中,廖鹏远的髋关节扭伤,陈卫东就用穴位疗法,点揉冲门、环跳,加上拉伸等方法,帮他缓解了扭伤疼痛。
“帮学生处理运动损伤,这是常事。这二十多年来,应该有6000余人次。孩子们有这方面的问题就会来找我,习惯了,每天都有,数不清了。比如今天早上,何前的肘关节扭伤,廖鹏远的髋关节扭伤,还有女队员申语欣的胃痉挛!”陈卫东的岳父是老中医,平时,他和妻子顾莲芳到岳父家里,就把这方面的书找来研学。
在两人共同为毕节特教学校培养篮球运动员的努力下,2013年陈卫东带领该校学生参加贵州省首届特殊教育学校男子篮球赛,取得第二名的成绩。
“因为对这群学生的爱,以及对篮球的热爱,我俩一直陪伴着孩子们在学习篮球的道路上,做他们最坚实的支持者,在他们有困惑时,为他们提供一切所需的指导和帮助。”顾莲芳说,篮球不仅是一个竞技项目,也是一个人生项目,它直观反映了学生的成长之路,从技术到心理,再到对运动本身甚至个人的理解。
“当这份热爱与我们的工作相结合时,我感到无比的荣光和幸福,祝愿我们每一个运动员在七运会中取得好成绩。”陈卫东说。(刘虹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