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产业供销>

眼见的都是文化 脚踩的都是历史 西安文旅深度融合 绘就产业壮美画卷

2023-08-18 14:51:26

来源: 西安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西安满足我对大唐盛世的无限幻想,这是一座每个中国人都值得来的城市!”

“十三朝古都的厚重和荣光无与伦比,传统底蕴与现代潮流完美融合。”

…………

这个暑期,西安丰富多样的文旅产品“频频出圈”,“博物馆热”“让文物火起来”等各种热点话题不断,文明旅游进一步彰显,文旅深度融合成效显著,西安不仅成为各类社交平台上的“顶流”,也让“千年古都常来长安”品牌叫响全国。

今年上半年,按照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部署安排,我市出台了《2023年着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细化实施方案》,围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探索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化城,大力发展西安风格的城市文化,持续激发城市发展创新活力和澎湃动能,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1.24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00亿元,均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文旅产业发展位居全国第一阵营。

多元融合

“博物馆+”“文物+”让游客触摸历史

“太震撼了!用科技手段将历史场景沉浸式再现,值得一游!”北京游客刘进参观完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后伸出大拇指。

通过探索遗址活化利用与文旅融合的新方式,着力打造元宇宙数字文创,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成为不少游客的打卡地。

据了解,为提升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游客体验感,该景区着力策划实施未央厩·汉马文化展示体验基地、汉风露营基地等一批集文化性、科普性、体验性于一体的文旅项目,以及智慧步道、汉风运动文体项目。“未来我们还将相继推出‘汉宫’系列主题文化活动,特别是全国首创以大遗址为场景的NPC(在游戏中推动剧情发展的一种角色类型)历史体验项目——‘汉宫纪’,让广大市民游客在这里穿越时空、对话遗址、触摸历史。”景区工作人员表示。

走进中国茯茶文化博物馆,市民游客一边闻着茯茶茶砖的淡淡清香,一边感悟着千年茶文化的历史变迁,这种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为一体的沉浸式游览体验让人流连忘返。

西安博物院同样让人眼前一亮。为实施博物馆教育职能,西安博物院打造了专用空间“乐知学堂”,遵循乐学、好知、博学、多闻的教育理念,策划开展了一系列博物馆体验活动,并为公众提供各种集教育性与娱乐性为一体的文化体验项目,让观众了解博物馆、接近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今年上半年,我市全面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制定《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实施方案》,启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成功举办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我市还扎实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编制《西安“博物馆之城”建设总体规划(2023-2035年)(征求意见稿)》,举办2023文博之夜系列活动,推出“博物馆+”“文物+”多元融合产品,我市6个项目入选“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

深度挖掘

精品文艺拓宽文旅消费场景

“看了电影《长安三万里》后,电影里‘只要诗在,长安就会在’的台词,让我对西安有了强烈的向往!”刚刚在西安游玩了5天的上海游客邵女士说。

乘着电影《长安三万里》的东风,曲江新区联合飞猪旅行、《长安三万里》电影出品方推出6条同款IP暑期研学线路,曲江新区暑期文旅消费券也同步上线。短短几天,6条电影同款暑期研学线路销售额已超300万元。

飞猪数据显示,6月份以来,西安相关线路游及一日游等度假商品的预订量环比增长165%,西安市内博物馆门票销售额环比增长279%,酒店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83%,其中高星酒店预订量增长1.5倍以上。

在文旅消费火热的同时,今年上半年我市的文艺精品也大放异彩。电视剧《我们的日子》《许你万家灯火》《人生之路》在央视一套播出;话剧《路遥》等6部剧目在全国巡演;电影《音乐家》《树上有个好地方》获“华表奖”;电视剧《功勋》获白玉兰“评委会大奖”。

同时,举办第十二届西安戏剧节、第三届“国韵春潮”秦腔展演。长安书院、碑林区“三馆一中心”、雁塔区“两馆一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推进。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全国优秀群众文艺作品示范性巡演、“红五月”音乐会等系列活动精彩不断。上半年,我市文化惠民服务的持续提升和文化演出的丰富供给,大大提升了广大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让西安呈现出开放包容的亲和力。

多轮驱动

文旅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8月14日,刚下飞机的广州游客樊小敏就迫不及待地换上汉服,化上精致的国风妆容,在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打卡拍照。

大唐不夜城的夜色中、大唐芙蓉园的清风里、曲江池的碧波旁……在西安,你总能见到像樊小敏这样盛装出街的汉服爱好者。“汉服自由”成为西安文旅新场景代表体验之一,这是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生活的自在,更是西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不断拓宽的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今年上半年,我市多轮驱动、创新产品,深度融合的文旅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坚持产品创新驱动,大唐不夜城持续推出“盛唐密盒”“花车斗彩”“戏演壁画”等爆款产品,中国-中亚峰会后文化效应的充分释放,西安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重点景区、《长恨歌》演出等“一票难求”。据携程平台发布,西安位列暑期国内旅游热门目的第三。

据了解,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增长8.5%、53.6%,均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其中省外游客占比达35%,年轻游客占比达83.3%。

(记者 杨明 采写)

上半年“成绩单”

数据一

今年上半年,55个文化旅游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9.74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62.83%。

改扩建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曲江文创中心、“十里沣河文旅带”加快推进,丝路欢乐世界、开元大剧院建成开放。

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新增秦岭国家植物园、诗经里小镇、易俗社文化街区等9个国家3A级以上景区。

数据二

文化惠民力度加大,新增文化惠民和文艺院团奖补资金5000万元,增加戏曲进乡村1000场次,举办第十二届西安戏剧节、第三届“国韵春潮”陕西秦腔展演,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加快发展。

数据三

上半年,全市接待过夜游客3164.94万人次、收入987.10亿元,人均花费1037.66元/天,平均停留3.01天,分别较2019年增加92.18万人次、299.61亿元、257.29元/天、0.5天。

【责任编辑:李鑫】
聚焦
产业调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