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利好加持 预制菜迎顶层设计
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餐桌,预制菜目前已经发展为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满足消费升级、关系居民饮食健康的重要产业。近日,预制菜行业迎来多重利好,继首次被写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后,国家发改委要求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工信部等多部门将其纳入培育壮大的新经济增长点。
加码布局全产业链
近年来,随着预制菜概念的兴起,简单烹调就能吃的预制菜在不少餐馆、外卖中被广泛使用,预制菜的消费市场正快速扩大。
眼下,预制菜市场升温,已经成为餐饮消费以及产业投资的“新宠”。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到5100亿元,2026年将达到10720亿元。
预制菜行业发展的相关数据也显示出预制菜“真香”的现实。目前预制菜行业主要有五大参与者,包括原材料供应企业、预制菜生产企业、速冻食品企业、连锁餐饮企业和零售企业,涵盖产业链上中下游。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达6.4万余家;从地区分布来看,山东、河南以及河北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分别拥有7860余家、5880余家以及5180余家;从成立时间来看,46.8%的预制菜相关企业成立于一至五年内。
与此同时,作为赛道的老玩家,“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和专注半成品菜生意的好得睐,已经实现千店规模。味知香2023年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味知香已开出1733家加盟店,2018年其加盟店数量仅为440家。刚过去的2022年,味知香新开加盟店559家。
苏州的另一家预制菜企业好得睐,2003年在苏州星桥市场开出了第一家专卖店,目前加盟店数量已突破1000家,主要分布于长三角区域,包括社区店、街边店、农贸店、商超店等多种店型。
拥有“鲜到家”预制菜品牌的福成股份,也在加速布局预制菜线下门店。今年,福成股份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该公司正在拓展预制菜销售渠道,其中包括大规模开设线下预制菜门店。
政府引导促进发展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其中,在扩大餐饮服务消费方面,该通知提出,培育“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充分体现安全、营养、健康的原则,提升餐饮质量和配送标准化水平。推广透明厨房,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不仅如此,据悉,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联合多部门研究制定了推动预制化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将很快对外发布。“预制化食品”是近期三部门印发的《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中计划培育壮大的新增长点之一。
与此同时,为掘金万亿元市场,各个“菜系大省”都已经摩拳擦掌备战预制菜赛道。截至目前,四川、山东、广东等地已陆续出台具体措施,支持预制菜相关产业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预制菜产业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预制菜是田间地头与市场餐桌的连接线,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预制菜产业的信贷投放,可带动种养殖、加工、储存、运输、冷链物流以及设备生产等产业的发展,并有效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但预制菜行业不同程度面临着一些困难挑战:产品的口感与风味复原难度大,标准化生产难;冷链物流配送能力制约行业发展,物流成本高;品质标准不全,品牌效应发挥难等。
标准化建设再提速
事实上,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并不简单。在优化产业布局,打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产业创新创业生态圈上,预制菜产业将成为各地抓手。目前,全国多个省份都在抢占预制菜产业赛道,分别推出鲁菜、湘菜、徽菜等菜系的预制菜产品,预制菜产业也成为各省的工作重点。
近日印发的《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中,“预制化食品”是该方案计划培育壮大的新增长点之一。该方案提出,开展气调保鲜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提升加工装备和关键工艺自动化水平,鼓励传统食品工业园区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发展。加强预制化食品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快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多元消费场景。
但也有专家表示,与全球其他市场相比,我国预制菜市场集中度较低。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我国预制菜行业前十家企业销售规模占比约14%,而同期日本预制菜行业前五销售规模占比已超60%。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国内人口基数大,预制菜行业空间远大于日本。当前,国内预制菜行业百家争鸣,未来有望诞生千亿级市值企业。
专家表示,预制菜的赛道很长,市场发展前景可观。它的兴起,有效提升了经济复苏的烟火气,而促进这一新兴产业健康发展,需要守牢食品安全底线、提升营养价值、丰富菜品口味、明晰产品标识、督促餐饮店落实告知责任等。只有让消费者更加清楚明白地放心消费,才有可能不断拓展市场空间,推动预制菜产业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依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