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产业供销>

西安百年老油坊的坚守:榨出油 解乡愁

2023-08-08 14:53:24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虽然现在各种品牌的食用油到处都能买到,但对于我们本地人而言,用‘土法子’榨出来的油,感觉更香,也更入味。”顶着烈日,西安民众许林林步行穿过村落,来到当地的老油坊购买手工压榨出的菜油。他告诉记者,这些菜油,他要给外地的孩子们寄一些,让他们也能尝到曾经的家乡风味。

盛夏时节,西安气温不断攀升。在秦岭山脚下的一个村落中,高飞家的老油坊开始了忙碌的榨油工作,周边居住的民众于此间往来络绎不绝,带来菜籽,带走菜油。弥漫在空气中的油脂香,令人垂涎。

“常言说‘热油坊冷磨坊’,油坊是在一年最热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关中地区入伏后开始压榨。”陕西省非遗项目“长安沣峪口老油坊榨油技艺”传承人高飞说道。

长安沣峪口老油坊修建于清朝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延续明清以来传统的产油方式,堪称民间手工技艺的“活化石”。

“古法榨油工序不多,但每一步都很讲究。”高飞表示,首先要将油菜籽晾晒处理,烘炒出香味。随后把菜籽放在蒸笼上蒸一个小时,对菜籽进行脱酸。最后将处理好的菜籽用油草包裹成坨,送入老油坊进行榨油。

走进老油坊操作间内,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根长十余米的巨木,木头的一端悬空,另一端则与几块大石相连。

高飞介绍,这根巨木叫做“油梁”,与其相连的石头叫做“石山”,是构成这台古老榨油机的主要物件。在齿轮带动下,通过杠杆原理,榨油机能将油脂从数百斤的油菜籽中挤压出来。

在中国民众的厨房记忆里,煎炒烹炸飘溢出的各种美味香气,既承载着中华饮食文化的传统,也是一种家的温度。而这其中,菜籽油“功不可没”。

“把包好的‘坨子(内含油菜籽)’放到榨油机下面进行物理性压榨,大约需要反复5次压榨后,就可榨出菜籽油,随后将其沉淀15天,方可进行售卖。”高飞表示。

古法榨油费时费力,操作间里高温难耐,令不少前来观光“打卡”的年轻人“退避三舍”。再看此时的高飞,汗水不停顺着脸颊往下流,衣服后背早已湿透。“五十摄氏度的高温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但温度越高,出油量越大。”

在夏日榨油高峰期,老油坊往往从早忙到晚。高飞的父亲高让让虽已年过古稀,但依旧在老油坊里光着膀子挥汗如雨。在老油坊隔壁的房间里,放置着一套现代化的榨油设备,但出于对老油坊的感情,高让让更习惯操作“老物件”,遵循传统的古法来榨油。

高飞坦言,“守旧”的不只有他的父亲,还有这里的“新老村民”。每当在外地打拼的人们回到家中,老人总会用手工榨出来的油,为家人烹饪家乡风味。这种情愫,让高飞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将老油坊传承、发展下去。

“老油坊承载着乡村的记忆,如今,很多人虽已离开了自己的村庄,但老油坊在,家乡的味道便在。”高飞如是说。

(记者 张一辰 党田野)

【责任编辑:李鑫】
聚焦
产业调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