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中国茶 折射着生态文明之光
茶是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传统的文化瑰宝,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继承发扬好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使我们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推动茶产业与生态文明的发展。
茶字释义中的生态文明内涵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茶”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尊崇自然健康的核心价值。茶字从最初的槚(jiǎ)、桡(ráo)、蔎(shè)、荈(chuǎn)、葭(jiā)、荼、茗,到中唐陆羽撰写《茶经》之后,茶字的形、音、义得到统一并延续至今。一千多年来,茶叶已有千百种,但茶字始终不变。从茶字释义看,茶字作为会意字,分三部分。“木”表示树木,上面“草”是芽叶,“人”站在中间采摘如草生发之芽叶。也就是说,人采茶时须待茶树长大后采,且只可摘芽叶,而不能胡采乱摘。茶字的读音与“茬”相谐,是指茶叶的生产是要分季节,按自然之规则,一茬一茬地去采收,留有余地,不能一次全部采光。
从茶字的解析看,还寓意着健康长寿。茶字的“廿”(草字头)+“八” (中间的“人”字)+“八十”(“木”字)=一百零八,故一百零八岁的老人称为“茶寿老人”,寓指爱茶饮茶,遵循“人在草木间”生态自然简单的生活,人便能健康长寿,活到一百零八岁。故中国人对茶充满了崇敬和赞美,还给茶赋予了很多趣名,如“草中英”“离乡草”“瑞草”“灵芽”“不夜侯”“万病药”等。一个茶的名字,就可体现出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人生追求及尊重自然、崇尚人与自然简单健康的生活哲理。由此也可看出,中国茶不仅是源于自然和献给世界的一杯绿色健康饮料,更体现着在尊重自然中人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思想。
制茶用茶和养生中的“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一门关于世界本原的萌芽性古老哲学,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借以解释宇宙万物起源和多源性的术语。它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生相克,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由此解释宇宙起源的多源性和统一性。《尚书·洪范》中说:“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金生水,水生木,以及木克土,土克水,火克金,金克木的相生相克规律,这些要素缺一不可,否则体系就被打破;其中哪一个要素也不能过分,过分了就会影响其他要素,体系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五行学说”,对中国茶学及茶文化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其不仅成为中国茶道的核心思想,而且被广泛地用于制茶、用茶和以茶养生领域。
茶吸日月之精华,受山川之灵气,得水土之滋养,春生旺而冬墓库,五行属木,为阴柔之活木。故中国茶在制茶中,须经铁锅炙热“杀青”而经火,经揉捻成干茶而化金,隐然有金之形,盛于陶土茶器中贮藏调和,用时经沸水冲泡,终使茶叶五行皆具,相生相克,阴阳平衡。此外,中国茶又有针对不同地区茶叶特性,总结出有相应的适制性工艺,从而形成于五行之中各有偏重及适于不同地区、不同体质的人群饮用的六大茶类,体现了人与自然界的整体观,即“天人合一”,以达到人与茶的最佳互养促进关系。
儒家经典《尚书·大传》中说:“水火者,百始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始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中国茶分为六大茶类,绿茶五行属木,木属阴中之阳;红茶五行属火,火属阳中之阳;黄茶五行属土,土属阴中之太阴;白茶五行属金,金属阳中之阴;黑茶五行属水,水属阴中之阴。各类茶叶结合“五行学说”来增强茶的妙用,实现不同的保健养生价值。如根据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自然界中的五行或人体中的五行,都有四时八节及人个体差异,可饮用不同的茶来养生。如春天,万物升发,宜饮新鲜的明前早春绿茶和普洱生茶;夏天,天气炎热,草木茂盛,宜饮绿茶、白茶、黄茶、青茶和普洱生茶;秋天,天气渐凉爽,草木凋零,宜饮发酵的普洱熟茶、红茶等;冬天,天气寒冷,万物闭藏,宜饮有年份的普洱熟茶、普洱老茶及黑茶。
中国茶丰富多彩,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杯中国茶折射着人与自然生态文明之光,更满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以及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的哲理。(蒋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