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产业供销>

产业标准化 服务个性化 长三角民宿发展经验加速推广输出

2023-07-11 14:01:25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美团民宿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中国五大城市群的在线民宿房源规模中,长三角城市群占总量的三成,排名第一。不只是数量上,在数字传媒技术、工业制造能力的加持下,长三角民宿的产业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越来越多长三角民宿企业和品牌去到中西部地区投资,在带去先进管理和发展经验的同时,赋能当地乡村振兴。

长三角民宿品牌 涌起“异地”投资热潮

在尚未完全开发的娘娘山脚下建造7栋环保木屋民宿,因地制宜开发一条非热门小众旅游线路,配合打造唐卡、皮影、土绣等传统文化体验项目……尽管预估每年营业时间只有8个月,总部位于上海的乡伴文旅集团还是将旗下知名民宿品牌树蛙“移植”到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一处海拔约2500米的山脚下。

“民宿三面环山,夏天面前就是万亩油菜花田,冬天屋后能看见冰川,躺在屋内就能看到上万头的牦牛经过,对于东部地区的消费者来说,这种‘野生’的风景加上优质的住宿一定很有吸引力。”乡伴文旅集团副总裁、树蛙部落总经理付丛伟说,青海树蛙不止瞄准本地高端客群,更希望带动长三角乃至全国有消费能力的游客来体验,让游客留下来、沉浸式体验当地的风土民情。

“随着长三角民宿供给和消费趋近饱和,越来越多起步于长三角的民宿品牌开始向全国其他地区投资,长三角的游客也期待寻求更多不一样的体验。”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会长张晓军认为,随着交通越来越便捷,长三角民宿产业“外溢”、寻找更多增量空间几乎成为一种必然。

过云山居的创始人李超骏介绍,除了位于长三角的四家民宿,目前公司正在筹备位于江西、四川、福建、广西、河南等多地的项目,“过云山居的一大经验是寻找风景奇绝的目的地,比如我们松阳的标杆项目位于悬崖附近、云雾缭绕,有天然的美感,相信目前中国广袤的大地有更多风景等我们去发现和投资。”

对于这一趋势,花间堂和十里芳菲的创始人张蓓也表示认同。她介绍,起家于浙江杭州的十里芳菲,如今已经在四川雅安、江西吉安、西藏日喀则等多地落地。

在美团文旅研究院副秘书长武晓琛看来,对民宿行业而言,各个地方虽然资源禀赋不同,但都有周期性和多层次供需匹配的共性,让民宿资源“活”起来,破解“淡季住不满、旺季没处住”的难题,是目前行业正在努力的方向,“平台的数字化运营正着力帮助民宿经营者更敏锐把握周期变化,让手中的房子在结构性周期内匹配不同的需求,实现‘长三角繁荣’的快速复制。”

加快产业化步伐 推动标准输出、人才输出

“一个行业要走向现代化、做大做强,就必然要经历产业化阶段。”张晓军说,从前期选址,中期设计、施工,到后期运营,长三角民宿行业已经呈现出愈加明晰的行业分工,在标准制定等方面也走向成熟,这些也伴随着更多民宿品牌“外溢”走向全国。

跟随民宿品牌的脚步,总部位于浙江衢州的爱智贞智能家居有限公司的市场也逐步从长三角扩展到全国。在爱智贞酒店事业部总经理蒋伟看来,当前高档品质民宿的价格不断提升,说明了这一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与此同时,从多点、散、小的形式走向有规模有系统的产业化,作为住宿行业产业链的一环,爱智贞也多有受益。

产业化背后离不开政府的培育。作为中国民宿发展史上的一张“金名片”,浙江湖州是不少民宿人心中的“殿堂”。湖州的民宿产业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正在于率先制定了多项标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标准既在顶层设计上促进了行业健康和蓬勃发展,也为全国更多地方的民宿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据悉,早在2016年,湖州就出台了《关于确定民宿范围和条件的指导意见》,2020年又制定了《示范民宿服务质量指南》及“十有十无”等地方标准,此后又发布了《民宿管家职业技能等级评定规范》。

从自发的民宿开发建设到成体系的人才培养,诸多长三角的民宿企业也成为行业人才培养的“学堂”。

张蓓介绍,早在2019年,十里芳菲就迎来了重庆师范大学的8名实习生,深度学习十里芳菲的运营和管理经验,如今已经有4位正式留任;2023年,双方拓展了合作方式,十里芳菲与该校地理与旅游学院合作编写行业发展案例集,以期将相关经验推广到更多地方。

在江西钓源,十里芳菲还与当地政府合作启动了“蝴蝶返乡计划”,引导原住民就地创业、就业。比如,十里芳菲会帮助村落中的创业者提供店面设计辅导、运营培训、平台营销等全方位支持。

塑造新乡村美学 行业呼唤进一步创新升级

企业主体有寻找增量市场需要,地方政府也有引入高端民宿赋能乡村振兴的需要,两者的“双向奔赴”让大量优质民宿在全国更多地方落地生根。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仅仅是简单的复制还不够,如何因地制宜挖掘地方特色,植入独特的美学价值、激活本地消费能量,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张蓓介绍,十里芳菲一直致力于以村落为载体,打造集生态农业种养殖、在地文创、村落生活体验为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我们定义它为中国生活美学村落,一个超级链接器,链接更多乡村生活美学的内容和场景的同时,推动乡村振兴,散落在全国各地的风景优美、人文底蕴独特的村落就是实践基地。”

如江西钓源项目位于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村,欧阳修宗亲一直在这里繁衍生息,此外,周边还有几百亩的农田和林地,有着保存良好的生产、生活系统。就地将当地文脉活化,是十里芳菲一直在实践的课题。

在付丛伟看来,以品牌化的优质住宿为载体,不断挖掘在地的文化特色,是民宿企业重要价值体现。

“从空中俯瞰,大通县遍是条条山沟,我们跟东部优质民宿企业合作,也是希望能够打通‘沟道经济’,为乡村振兴赋能。”西宁市大通县副县长李云说,青海树蛙项目是东西部协作的一个重要实践,当地政府与乡伴、腾讯等企业成立了合资公司,以数字化手段对游客进行画像,为其量身定制旅游线路;同时,与本地蔬果、手工艺、养殖企业合作,推动本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小众游和近郊游热度不断提升,相信未来高品质民宿还会迎来更多的发展空间,但旅游和民宿不只是一张床,如何把内容做得更丰富,导入更多文化内涵,企业需要不断探索。”李超骏说,除了选址上追求风景绝佳的目的地,过云山居也在寻求与剧院、艺术馆、独立摄影人等的合作,以期丰富作品的内涵、构建出消费者新的精神家园。(记者 胡洁菲)

【责任编辑:李鑫】
聚焦
产业调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