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产业供销>

做强“种子芯片” 端牢“中国饭碗”

2023-07-03 14:58:37

来源: 央视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多年来,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以党员为骨干力量,在水稻种质资源挖掘和新品种培育中不断攻坚克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造“中国饭碗”的坚实底座。

在距离南昌250公里外的湘东区这片稻田里,“新野优6号”水稻正在进行首次种植。农时不等人,江西省超级稻中心的党员突击队和老乡们一起冒雨插秧。

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党总支书记研究员刘秀梅:从播种、移栽到生长期的观测、最后的收获,整个生长周期我们都要密切跟踪。

这些科研人员都是硕士或博士,却常年和泥土打交道,田野早已成为他们最大的实验室。

记者:你脸上是汗,还是雨呢?

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助理研究员唐秀英:汗和雨都有。插秧特别累,蹲着,还要在泥泞的田里面走。泥巴里有时候有石头,还有这个,可能是油菜梗吧,有时一不小心会把手给戳破皮。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水稻品种同质化严重、水稻育种的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适应市场新需求的优质品种急缺。为此,2012年,已从事50多年稻种研究的老党员颜龙安院士领衔成立了江西省超级稻中心。十多年间,他带领年轻的科研团队成员,瞄准科学育种的前沿方向,不断推出创新成果。如今,已是86岁高龄的他仍然一直关注和参与研制,在重大课题中成为大伙心中的“定盘星”。

中国工程院院士颜龙安:也算是一名老共产党员的责任吧。现在,他们也能挑大梁了,很欣慰。(把)人民装在脑子里面,再苦再累也要搞到底,搞到成功。

种子选育是一个枯燥而充满艰辛的漫长过程,超级稻中心通过支部建设发挥堡垒作用,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创新力。

江西地形复杂,70%以上的缺水田块都无法种植水稻,超级稻中心党支部专门立项进行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来,项目带头人聂元元常年奔波在实验室和田野之间,用7年时间培育出了优质节水抗旱稻种。

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副研究员聂元元:你可能会碰到很多很多的困难,如果绕道走,可能最终什么也得不到。尤其是作为一名党员科研工作者,我们更需要去克服困难,把科研成果用在大地上面,帮助老百姓增产增收。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前进村种粮大户晏国安:这块地以前是荒地,只能种一点红薯。我听说有旱稻,就把这个土(地)流转过来100多亩,全部种上旱稻。看起来长得不错,收成肯定错不了。

耐高温品种的培育一直是科研的难点。去年,当地遇到了“50年一遇”的高温天气,为了取得克隆水稻耐热功能基因的最新数据,科研人员连续数天在近40℃的气温下观测、采集数据,最高温时,科研团队中有两名成员中暑晕倒在地头。

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副研究员曹志斌:获取有效的水稻耐高温数据,就必须在一天温度最高的时候调查(水稻)扬花情况。我们苦是吃了,但是耐高温的水稻品种也选育出来了,今年已经推广了100万亩。

由于杂交水稻只有细胞质来源单一的两种类型,一旦基因被病虫害识别攻破,就会造成大面积减产。几年来,科研人员从上千种野生稻中克隆基因,一次次实验,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这种新型三系杂交水稻试种成功后就会全面推广。

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谢红卫:这两种杂交水稻一旦被病虫害攻破的话,我们还有这一种杂交水稻可以顶上去,为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加上一道安全阀。

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党总支书记研究员刘秀梅:总书记多次强调,“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这对我们育种工作者来说,是一种嘱托也是一种激励。在新时期,我们要扛起这份责任,不仅让老百姓的碗里装满粮,而且装的都是好粮。

做有用的基因,搞落地的科研。

近5年来,江西省超级稻中心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多达40多个,推广面积覆盖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区的10.3%。其中,“野香优航1573”等系列在国内推广面积达4500多万亩,平均每亩增产20公斤,为我国水稻种业振兴和粮食安全保障做出了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李鑫】
聚焦
产业调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