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产业供销>

探访村镇特色产业⑦ | 巫溪是全国老鹰茶主产地,蒲莲镇又是巫溪老鹰茶主产区 千年老鹰茶踏上茶文旅融合发展路

2023-06-30 14:46:32

来源: 重庆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连日来,巫溪蒲莲镇三合村村民刘大忠婉拒了几波上门求购老鹰茶的客人。

清明开始采茶、制茶,不到一个月时间,刘大忠卖出了300多斤自制茶叶和一些鲜叶,总收入超过3万元,“娃儿在广州上班,有百多斤手工茶从他那点卖到了广州、深圳,每斤150元。”

“剩了几斤茶叶,我自己还要喝。”在蒲莲镇,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老鹰茶。许多村民也像刘大忠这样,既销售老鹰茶增加收入,又留几斤茶叶给家人享用。

老鹰茶是我国特有的古茶种,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唐朝时更被定为贡茶,是大巴山一带老百姓的挚爱。

巫溪是全国老鹰茶的主产地,蒲莲镇又是巫溪老鹰茶的主产区,全镇现有老鹰茶2万亩,年产老鹰茶鲜叶600多吨,产值6000余万元。

保护价统收定点帮扶

全镇家家户户种老鹰茶

“老鹰茶是非茶之茶,含有芳香醇,符合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本草纲目》中记载老鹰茶有止咳、祛痰、平喘、消暑解渴的功效。”蒲莲镇党委书记周敏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老鹰茶产自樟科常绿乔木毛豹皮樟,种子壳非常坚硬,传说要被老鹰吞食后经过胃酸把壳软化后排出体外才能破壳发芽,因此被称为“老鹰茶”。

调查显示,巫溪有千年老鹰茶树10株,100年以上的老鹰茶树2500株,主要分布在蒲莲镇一带。

“鲜叶收购价一般是每斤8元至10元。如果是千年古树产的鲜叶,每斤就要14元;百年古树产的鲜叶,每斤要12元。”蒲莲镇兴鹿村党支部书记张习安介绍,不同年份茶树所产茶叶的价格有很大差异,手工制茶的价格从每斤50元左右到2000元以上不等,“不同年份茶树所出的茶叶,冲泡后在色泽、口感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做不得假。”

遍布村民房前屋后、山谷沟壑的老鹰茶树,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屋头有3亩多老鹰茶,种了都有10多年了。”雨落屋檐,蒲莲镇双安村村民龚正银坐在门前,拣拾着茶叶里的杂质,“一道杀青火旺,一道揉捻劲足顺时针;二道杀青火减,二道包揉力不减。个人制的茶,都会有点粗杆杆,拣出来才好泡起喝。”

今年,3亩多老鹰茶为龚正银带来了两万余元的收入,“茶叶好卖,也就忙个20来天,收入还不错。”

近年来,蒲莲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对全镇1862户茶农推行保护价统收、订单农业基地入股分红等措施,并落实技能培训、定点帮扶、产业扶持等,带动茶农每户年均增收6000余元。

机器制茶兴起

鲜叶价格“水涨船高”

“手工制茶粗枝大叶,价格还是太低,刘大忠那总属于个别情况。”蒲莲镇莲花村村民华祖燕也是手工制茶能手,如今却已不再自己制茶,“我现在卖鲜叶给合作社,合作社用机器制的茶,价格要高很多。”

华祖燕说的合作社,是成立于2020年的御峰老鹰茶农民专业合作社。

当年,莲花村村民申洲生和130多户村民一起,成立了这个专业合作社,并购置了制茶机器,如今年加工成品茶一万多斤,年产值超过300万元。

每年四五月老鹰茶采摘时节,申洲生几乎每天都守在生产车间,从收购鲜叶到杀青、揉捻,再到制作成品,每一道工序都是亲自把关,“大家将采摘的鲜叶卖给专业合作社,由我们统一生产销售。机器制茶能实现茶叶的标准化、精细化生产,每斤价格超过100元。”

兴鹿村则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了百年古树老鹰茶专业合作社,投资80余万元购置茶叶生产线,年产茶叶3万余斤,年产值300余万元。

“兴鹿村和三合村的鲜叶产量每年大概有20万斤,我们合作社的收购量约占3/4。”张习安介绍,随着老鹰茶产业逐步发展,蒲莲镇里的制茶厂也越来越多,对鲜叶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鲜叶价格“水涨船高”,“去年都是每斤8元,今年普遍上涨到每斤10元。”

不仅如此,合作社还会向茶农按每斤1元的标准进行返利分红。

“我今年鲜叶卖了两万元左右,年底合作社还有分红,这个买卖还是划算。”看着门前雨后云遮雾绕的青山,华祖燕悠闲地抿了一口杯子里的老鹰茶。

推动茶文旅融合发展

打造老鹰茶“爆款产品”

雨停时,张习安出了家门,来到了村里的泡桐树坡。

这里生长着十几株树龄过百年的老鹰茶树,其中一株树龄已过千年。

“依托这些古茶树,我们正在泡桐树坡打造百年古树长廊,建设观景平台、休闲步道等设施,推动茶文旅融合发展。”张习安介绍,打造百年古树长廊的同时,村里通往蒲连场镇的道路也在改造中,“现在的路是20多年前修的,路面较窄、有些路段破损严重,我们将对路面进行整修,并拓宽至6.5米,方便车辆进出。”

茶文旅融合发展,蒲莲镇桐元村也已迈出了第一步。

6月29日,桐元村茶香小院里,43岁的谭显香为客人沏上一壶老鹰茶,转身进了厨房忙着准备午饭。

谭显香在外务工多年,去年9月份回到桐元村,将自家房舍改建成了茶香小院农家乐,“老鹰茶产业发展起来了,来耍的人越来越多。人多的时候我这儿一天有10来桌,一桌收入500多块钱,忙不赢就请工。”

谭显香还在蒲莲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将自家的老厨房和猪圈改建成了老鹰茶非遗传承体验中心。

兴鹿村村民李伍珍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鹰茶技艺传承人,时常到老鹰茶非遗传承体验中心指导游客体验老鹰茶制茶工艺,“每年4月左右是采摘老鹰茶的最好时间。上午露水干后上树,茶叶最好用竹筐装;下午就要上锅炒,土灶柴火一样不能少,那种独特的味道十里飘香。”

蒲莲镇玉田村则将老鹰茶品鉴空间设置在了巫溪县城最好的酒店之一——水韵酒店的大堂。

“我们的老鹰茶需要一个推广、展示的空间,酒店方对我们的产业发展也非常支持。”玉田村党支部书记毛希品介绍,玉田村种植了400多亩毛豹皮樟,部分已进入采摘期。

“蒲莲镇将以新型绿色农业产业发展为契机,计划3年内将老鹰茶种植面积增加到3万亩左右,持续推动茶文旅融合发展。”周敏介绍,巫溪已将老鹰茶纳入十大特色产业进行规划发展和重点打造,并将进一步提升巫溪老鹰茶品牌,打造老鹰茶“爆款产品”,“我们正在研制老鹰茶红茶、年份茶、火锅伴侣等产品,进一步提升老鹰茶产品的附加值。”

记者手记>>>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

做好“土特产”文章,要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也要因地制宜,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

比如蒲莲镇的老鹰茶,产自当地土生土长的毛豹皮樟,而且当地一直有采茶制茶的传统。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独有优势做大求强,是蒲莲镇老鹰茶产业能够快速发展的基础。

老鹰茶产业发展如此,巫山的脆李产业也是如此,只有结合当地的水土、气候等特征,因势利导,才能为我所用。

每一方水土都有自己独特的物产,这是“土特产”的自然之根。很多地域标识、制作方法往往渗透了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是“土特产”的文化之根。

发展特色产业,既要基于一方水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也要善于分析新的市场环境、新的技术条件,用好新的营销手段,才能打开视野,开发好乡土资源。

提升巫溪老鹰茶品牌,打造老鹰茶“爆款产品”,正是巫溪在老鹰茶产业发展中既立足本地特色资源,扩大老鹰茶种植面积,提升老鹰茶加工工艺,又跳出本地,打造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能形成竞争优势的特色产品,通过品种、品质、品牌优化,谋求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具体举措。(记者 陈维灯)

【责任编辑:李鑫】
聚焦
产业调研
返回顶部